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关于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的批复中要求,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立体开发,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在关于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也要求,要加强重庆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立体开发,发挥土地增值效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轨道交通+ 物业”的典型形态是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 )模式,核心在于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通过对地上土地和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在5-10分钟步行半径内建立服务中心或者城市广场等,满足人群居住、购物、娱乐等多种需求。
这其中,像广州等大城市的TOD开发动作频频。今年12月6日,广州成功出让10宗商住用地,揽金259.2亿,其中广州地铁豪掷135.5亿拿下白云区白云湖车辆段、番禺区陈头岗停车场场站综合体两宗地块。
2017年12月1日,广州地铁曾以131亿元总价拿下广州增城新塘地铁13号线官湖车辆段及上盖商住综合用地。今年11月22日,广州地铁又以76.24亿元的总价竞得萝岗车辆段地块。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签署“成都市轨道交通TOD项目合作协议”,以期借鉴香港地铁盈利模式。今年初,武汉首个地铁上盖项目首批房源正式交付,标志其轨道交通TOD模式迈出实质性一步;7月,杭州正式实施《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土地供应实施办法》,也明确鼓励对地铁场站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与西南交通大学(上海)TOD研究中心今年5月的一份报告提到,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测算,未来三到五年内,全国城市轨交基地上盖开发将带来约2.4亿平方米发展空间。正处大周期阵痛期的房企们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庞大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