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银行年内再融资逾8000亿,部分银行披露一年半仍未获放行(4)

2018-12-12 20:18:4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部分银行融资受限?

尽管再融资规模井喷,但部分银行的再融资却非一帆风顺,多家银行的融资方案披露后,至今未获得证监会批准。

12月9日晚间,华夏银行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针对华夏银行定增,证监会要求就重点关注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贷款五级分类、部分逾期90天以上未划入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等进行说明。

根据2018年9月披露的方案,华夏银行拟向首钢集团、国网英大、京投公司三家公司,拟发25.64亿股,融资292.36亿元。据此计算,其定增价格达到11.48元/股,比该行当时二级市场价格溢价达45%左右。

华夏银行的情况还算好的,南京银行的定增计划此前也被证监会否决。2017年7月,南京银行公告称,拟向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江苏交通控股、太平人寿、凤凰集团和南京高科5家发行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6.96亿股,拟募资总额不超过140亿元。2018年7月,该方案被证监会否决。

而交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再融资方案披露后,在银保监会已批准的情况下,至今也未能获得证监会放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的发行计划披露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交行可转债发行方案披露也已超过半年,而且交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均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要求进行说明。上述4家银行再融资中,除了宁波银行选择了定增外,交行、平安银行为可转债,兴业银行为优先股。

“现在市场情况确实不太好,定增、优先股如果规模太大,会分流一部分资金,对二级市场产生影响,所以监管比较谨慎。”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分析,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银行资本消耗越来越快,监管对商业银行扩张性的资本需求不会满足。

上述业内人士还认为,2018年初,监管已经出台政策,下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鼓励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并真实反应资产质量状况。在此情况下,不良贷款处置相对较慢、拨备覆盖率较低的银行,再融资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