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社论:APP不应成为泄露个人隐私通道(2)

2018-11-29 09:37:5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8日,交通运输部决定对滴滴公司进行处罚,其中列出的7个方面问题的第一项就是:顺风车产品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和安全隐患,产品“社交化”定位诱发重大安全风险。

我们认为,要切实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首先要加大对违法犯罪者及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事实上,2016年全国共破获涉及公民信息的刑事案件不到1900起,到2017年上升到了近5000起,涉案人员也从4200多人猛增到1.5万人以上。我们希望对个人信息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持续增强这一势头继续下去。

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也要加大,要有“一罚到底”的决心。

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参与者个人的警惕和维权意识。

许多情况下,个人信息的泄露都是参与者未加审慎审查,为了图方便就随意泄露给APP等平台的。而在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之后,约有1/3的人选择自认倒霉。遇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我们认为参与者要积极通过法律渠道主张自己的权利。

总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这既需要个人的警惕和自律,也需要相关平台的自律,更需要监管部门惩戒力度的加强。要让APP等平台成为方便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信息索命索”,这还需要各方面的持续努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