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美国加息进程难撼,中国央行连续24天暂停逆回购,憋降准大招?

2018-11-29 09:37:4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本周四,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11月会议纪要将会出炉。美联储在11月会议上维持基准利率在 2.00%~2.25%,并重申预计12月和明年逐步加息。尽管近期美股巨震,但鉴于经济数据仍稳定以及正常化进程的必须性,加息进程难撼。

转视中国,如今“跟随加息”的争议已经不再,机构近期对于降准、降息预期渐强。值得注意的是,早前机构认为明年一、二季度降准可能性更大,但如今预期前置,截至11月28日,央行已连续24天暂停逆回购操作,但机构预计年内仍有降准的可能,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不确定性的预期升温;同时,MLF利率下调的预期仍存。

“之所以央行连续24天暂停逆回购操作,主要是10月降准释放的资金量较大,目前银行间流动性仍较为充裕。由于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年末资金面可能趋紧,因此年底降准预期存在。”兴业研究分析师郭于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也认为,明年初也存在降息的可能,更可能通过降低市场利率或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来实现。

2018 年名义经济增速回落而央行4 次降准,债市熊牛切换。市场首先经历了 1~4 月的“闪电牛”,然后转入 5~11 月的“震荡牛”,多家机构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利率牛”的态势仍将持续,但也需警惕预期过度一致。瑞银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布里斯科(Hayden Brisco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截至2018年10月末,以人民币计算,彭博巴克莱中国综合指数回报率超过7.11%。中国债券纳入该指数后在全球债市中的占比约6%,预计带动约2500亿美元流入中国债市。

美国加息进程难撼,中国央行连续24天暂停逆回购,憋降准大招?

年末降准预期升温

今年以来四次降准后,银行体系各主要期限资金利率平稳走低,DR007中枢水平明显回落,总体徘徊在2.55%~2.75%,这也是为何央行一直强调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同时也证明了近期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的合理性。

央行在11月15日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的公告中就表示,受税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到期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眼下,降准预期较为强烈。“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明年1月或今年12月可能降准,虽然现在整体资金面比较宽松,但年底可能会出现局部紧张的情况。”某非银机构债券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目前,渣打银行预计2019年一季度或更早就会出现新一次降准,预计2019年全年降准幅度将达1.5%,部分用于置换MLF、补充流动性,部分则是基于当前中国基础货币增长的来源已经不再是外汇占款,需要以降准的方式来防止紧缩;野村证券也认为,工业企业利润下行的趋势可能将会持续,2019年一季度前后也将再度降准。

10月末,施罗德投资亚洲区债券基金经理单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降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部分用于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流动性将维持宽松,加之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预计长久期国债收益率可能还有至少20个基点的下行空间。”

“跟随加息”预期转为“变相降息”

12月9日,美联储预计加息25个基点,中国“跟随加息”的预期已经基本消失,“变相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市场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下降都成为今明年的选项,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不大。

郭于纬对记者表示,市场利率下行的空间已经打开。“2018年7月以来,由于流动性投放力度加大而融资需求回落,DR007数次跌破2.55%的7天逆回购利率。央行在2018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DR007的运行区间大体为2.50%至2.75%,其区间下限已经低于2.55%。这反映出当前银行间流动性水位所隐含的政策利率水平已经低于2.55%,逆回购利率的下行空间实际上早已打开。”

但在她看来,如果央行政策利率持续大幅高于市场利率,机构就更倾向于直接从银行间市场融资,一定程度上削弱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能力,引发短端利率的波动。因此,直接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或MLF利率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由于存款增长较缓,且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以MLF和逆回购等方式投放的1年期以内资金依赖程度较高,中长期资金溢价偏高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她称。

美国加息进程难撼,中国央行连续24天暂停逆回购,憋降准大招?

渣打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预计,“目前1年期MLF利率为3.3%,相对于货币市场利率而言并无吸引力。认为MLF利率存在下调空间,此前央行扩大了MLF质押品范围,也是用于加大对于私营企业的支持。”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对记者提及,MLF操作已经暂停许久,如果要“变相降息”也要等到12月下旬。此外,“究竟又没有必要降息仍需观察,此前流动性积压银行间而无法传导,近期纾困民企的政策刚刚出台,可能需要观察政策效果再决定会否降息,目前似乎还没必要。”

“利率牛”态势不改

在央行适度宽松的预期下,“利率牛”的走势有望持续。

回顾 2018 年 1-11 月的债市行情,债券市场熊牛转换在 2018 年春节前后悄然而至,等市场“惊醒”牛市来临后,5月以后利率的下行却转向犹豫,震荡前行。 1~4 月的“闪电牛”转化为了 5~11 月的“震荡牛”,主要因为8 月到 9 月债市受通胀预期和地方债供给影响,非洲猪瘟、台风及寿光水灾推高食品价格,叠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通胀预期快速升温,且地方政府专项债密集发行,引发债市调整,10 年国开上行至 4.3%附近。

不过,三季度经济数据如期走弱,债市抢跑完成调整,在11月社融新增规模低于预期后,市场对经济的下行预期加剧,10年国开下行突破 4%关口。多家机构也预计,在政策宽松不改的背景下,债券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

此外,某城商行资管部研究人士也对记者表示,2018年政金债的走势强于国债,这主要与交易机构的风格有关。

上述人士提及,今年证券公司的交易力量集中于政金债,所以国开债利率下行明显大于国债;而商业银行是国内债市的最大持有机构和重要的边际增持力量,但今年商业银行配置乏力,一方面因为存款增长乏力这制约了其资产规模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影子银行业务 收缩,融资需求从银行表外回归到表内,政策引导银行增加了表内信贷投放规模, 挤占可配置债券的仓位,这也导致国债表现逊于政金债。

责编:林洁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