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期,在国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市场经历了阶段性的高风险时期,实体经济也承受着下行压力。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多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创历史新高。本报告判断,这一阶段高风险时期的形成一方面源自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环境的冲击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的不稳定预期,一方面源自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周期性、体制性问题在改革转型期的逐渐暴露。
背景分析
2018年下半年,来自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冲击和国内潜在风险较为集中的释放,使得中国金融市场进入了阶段性的高波动时期。特别是10月份以来,高波动性体现得尤为显著,上证综指一度下探至2449点,为自2015年年中以来最低值,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突破6.97关口,创10年来新低。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为实体经济进一步的改革与转型增添了新的挑战,市场参与者与监管部门对近期的大幅波动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了深切担忧。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中美贸易摩擦,仍然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来自国际环境的主要挑战。自今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依据“301调查”的结果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从试探走向现实,美国陆续宣布对总价为2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也采取了必要的反制措施。来自国际环境的冲击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恐慌情绪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是形成这一阶段高风险时期的诱因。
国内供给侧改革进入深水区,金融行业的强监管和去杠杆利好长期经济转型与健康发展,但在短期内对部分金融机构的经营和投资者情绪造成了冲击,存在使得潜在风险过于快速、过于集中释放的可能性。在经济增长减速的大背景下,去杠杆过猛、大资管治理过强、房地产调控过严导致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严重承压,这是造成近期市场大幅波动的关键因素。股权质押流动性风险等高风险点突显,局部性金融风险有蔓延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趋势。
“点多面广,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强”——如果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点如此总结,经历过15年前那场非典危机的人们,可以更容易理解打赢这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和困难程度
在11月13日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目前全球债务持续上升,股市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整个金融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在银行和保险机构风险情况呈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