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一带一路”合作未来的方向在哪里?笔者认为,工业化与产能合作,将替代传统基建投资,成为主要的合作发展方向。
9月初发布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经济合作行动中,第一次将“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之前,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即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包括非洲国家的“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而实施这一转型,我认为至少要有五大战略创新。
第一,以工业化战略愿景为目标,统筹“一带一路”的支持与扶持资源。
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决定和非盟启动编制《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规划》,支持中国企业以投建营一体化等模式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跨境水资源等合作,同非方共同实施一批互联互通重点项目。然而这样的投资,除了考虑投资对象国的实际偿付能力与需要外,还应考虑中非合作推动非洲工业化的要求,先从历史、文化与商业基础设施等角度,规划未来非洲可能的工业中心,并从实现非洲工业化愿景出发,引领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非洲相当一部分国家,在过去20多年援助下,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一些国家外债余额与年度财政收人的比率都达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上限,例如西非发展相对较好的加纳,2016年末,外债余额174.22亿美元,外债余额与GDP比率为40.8%,外债余额与年度出口额的比率为73.17%,外债余额与年度财政收人的比率为201.61。目前负债率(外债余额与GDP比率)已超过20%的国际警戒指标,债务率(外债余额与年度出口额的比率)也已突破100%的国际警戒指标,外债余额是财政收入的3.89倍,基本丧失了偿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