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李东荣:要将高大上技术用于接地气的金融产品中

2018-10-18 18:05:0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普惠金融正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主要呈现出四个新的发展趋势。”10月18日,在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

普惠金融服务主要面向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和技术条件下不能够覆盖的弱势群体。随着普惠金融实践的发展,服务的对象从最初的贫困人口扩大到以农民、小微企业、贫困人群为重点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服务范围从最初的扶贫融资,逐渐涵盖支付、信贷、理财、保险等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领域。

李东荣表示,普惠金融的四个发展趋势体现为服务更加精准化、手段更加科技化、主体更加负责任、模式更加持续。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起更加精准化、科技化、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他认为,应当做好四个同步推进。

首先,是基础覆盖与丰富供给应同步推进。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主体的比较优势,引导其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开展良性竞合,共同为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

其次,是服务下沉与能力建设应同步推进。一方面推动增加基层机构普惠金融业务的自主权,完善内部激励考核体系和内部定价转移机制,加强各类数字技术应用等方式,推动金融服务真正实现重心下沉;另一方面,加强从业机构行为规范和责任能力建设,通过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合格投资者管理等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全流程的透明度。

第三,是科技驱动与风险防控应同步推进。李东荣表示,要加强同业和跨界合作,将高大上的技术用于接地气的普惠金融产品。同时不要忽视数字技术可能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主动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内部控制等业务管理制度,使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

此外,是政策激励与实践创新应同步推进,结合普惠金融服务变化趋势,实施激励性的货币政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针对性的财税政策,特色化的地方配套政策等。“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公平准入、公平竞争和公平规制。着力破解不合理的政策约束和制度瓶颈,增强各类从业机构开展普惠金融实践创新的内生动力。”李东荣称。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