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武汉汉正街:演绎“天下第一街”的浴火重生

2018-10-17 09:33:0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江汉汇流,三镇鼎立,是大武汉的城市格局之魂。而被誉为“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是古汉口镇的发祥地,因南临汉水、东接长江、得水独厚而商贸发达。

纵观汉正街自明成化年间以来五百年的沧桑变迁,堪称是武汉商业发展历史的缩影。从民国前的“中国四大名镇”,到改革开放后在全国率先开放的小商品市场,汉正街被誉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试验田”和改革开放的“风向标”,是“中国对内搞活的成功典范”。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商业形态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汉正街未来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在武汉长江主轴战略规划的背景下,汉正街启动“二次创业”,立志告别传统批发物流仓储业态,打造以时尚创意、现代金融、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中央服务区,重构汉正街的商业版图。

“天下第一街”遭遇发展桎梏

40年前,一条有着500多年商贸历史的老街,成为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在全国率先开放,发挥其承东启西、引南接北和广纳四方商贾、吞吐九州货物的集散功能,形成全方位开放、大跨度串联、多成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在舆论引导和政策推动下,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汉正街市场个体工商户数量从1982年上半年的209户,增加到1984年底的1063户,其中约有200余户先期成为“万元户”。

90年代,汉正街市场开始向综合型、专业化、商场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了服装、布匹、鞋业、副食品、日用化工品等46个专业市场,个体户达1.3万户,经营商品6万多种,日均人流量达15万人次,年销售额约100亿元,年货物吞吐量150万吨,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武汉汉正街:演绎“天下第一街”的浴火重生

“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延福教授说,没有汉正街的体制机制创新,就没有今天中国商业的繁荣。汉正街对改革开放的贡献不亚于安徽小岗。

然而,进入新世纪的汉正街开始显露疲态,交易额从全国十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前三位降至第七位,市场地位则逐渐降级为一个区域性市场。

武汉鑫宝物流公司负责人叶爱珍2003年在江汉桥底开了家物流公司专门承运汉正街商品。当时,从江汉桥底到龙王庙集家嘴码头沿岸,最高峰时这里聚集着300多家物流公司,无证照的黑物流更是多如牛毛。

“起初,我们驻扎在江堤内的临时建筑里,2009年政府全面清理威胁防洪堤的临建,我们就被赶进了汉正街市场,几家物流合租一个门面。”叶爱珍回忆说,武汉市三环线以内全面“禁货”后,大部分在汉正街做生意的物流公司就改用“小板车+依维柯”拉货,“武汉市场上的依维柯5座客车一时间卖断了货”,汉正街一带的“客改运”依维柯一度超过2000辆,加剧了汉正街的拥堵。

治安问题同样困扰着叶爱珍。“几乎每天都有客户来投诉收不到货,或者货少了。”叶爱珍抱怨,汉正街一带的盗窃团伙猖獗,改用依维柯分散装货后,更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在汉正街跑物流本就是微利,丢货不仅要赔偿,还损害了公司信誉”。

有着20年汉正街童装批发生意经验的魏红喜则告诉记者,汉正街的商铺租金10年翻了近8倍,加上高昂的物业管理费,每年光租铺开支就高达100万元,分摊到单件商品上的成本增加了4倍多,“同款服装,客商在汉正街进货要20元/件,但在郑州、株洲等地进货才12元,大量外地客商放弃了汉正街,就连湖北本省也有一半的生意被别人吃掉了”。

此外,汉正街前店后厂的小作坊模式长期欠缺管理,2005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汉正街多次发生火灾事故,致数十人死亡。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分析,汉正街区域内商铺、仓储、加工、住宅高密度混杂,已超出城市中心的容纳极限,消防、交通、治安、环境等问题更成为汉正街做大做强的桎梏和枷锁。

2011年,武汉市政府祭出汉正街整体搬迁改造方针,汉正街批发物流功能将中断,一座闹市核心区的传统批发市场渐行渐远。

撑过阵痛期 重构汉正街商业版图

将位于中心城区的批发市场外迁,这是城市功能升级发展的必然趋势。

武汉市汉正街管委会统计,自2011年启动整体搬迁改造以来,通过搬迁改造,老鼠街、十三行等40多家传统市场彻底消失,依附于这些市场的部分工厂也大量外迁;在汉正街1.67平方公里的核心区,经营面积从200万平方米缩小至100万平方米。原先的2.7万户商户,一大半迁往了汉口北和汉川等地。目前,仍有1.2万商户留在汉正街打拼,其中八成从事服装及相关行业。

“我们汉正街的孩子,都是睡在衣服堆里长大的。”费德罗服饰负责人张磊回忆起父辈的创业史时总忘不了这一幕。1994年,张磊的父亲张立忠从工厂下岗回家摆地摊谋生,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万元创业启动金只身来到石狮进货,不料货不对路亏得血本无归。

30多年来,石狮、广州、常熟等地都曾留下张立忠打货的足迹,父辈人靠着薄利多销在汉正街站稳了脚跟。

2007年,张磊开始帮父亲打理服装生意,从传统批发转型为品牌加盟商,主要代理希尼亚男装品牌。一切都顺风顺水,期间还见证了希尼亚男装在美国上市。然而,2015年,中国服装业库存连续五年增长,积压存货之多可供全国人民穿3年。

“我一边求解如何快速清仓,一边在反思,中国服装行业为什么会陷入这般困境。”张磊坦言,还要归结于过去粗放型经营,产品同质化严重,“建品牌、原创设计、缩短供应链”是服装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如今,费德罗服饰笼络了一批国内一线设计师,每季都有三个波段、近2000款新品推出。位于汉正街品牌服饰批发广场六楼的费德罗专卖店早已不再货堆如山。记者到访时正巧碰见两名从外地来打货的精品店老板。记者看到,客户在专卖店showroom中心选款,在iPad上下单,位于武汉市郊的总仓收到指令后直接备货、配送,运输周期缩短一半。

为解决汉派服装原创设计力量不足的痛点,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与汉正街市场管委会签订意向协议,双方将合办汉正商学院,助力打造“时尚汉正街”。

张磊认为,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直接向汉正街品牌服装商输送原创设计人才,一解商户转型升级的燃眉之急,也为汉派服装崛起再添动力。

汉正街党工委书记胡亚非表示,撑过了整改阵痛的汉正街,正在实践中探寻转型升级之道,以千亿服装产业为基础,以时尚汉正街为转型旗帜,助力武汉打造中国服装名城。

武汉汉正街:演绎“天下第一街”的浴火重生

而随着复星、绿地、香港恒隆等大鳄扎堆落户,武汉国际时尚中心、汉正街金融岛、绿地长江中心、恒隆广场等一批投资过百亿的现代商贸、金融项目在此拔地而起,500年商业老街华丽转身,彻底重构了汉正街的商业版图,一个世界级滨水高端商务区渐行渐近。

汉正街的长盛基因:勤奋和诚信

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了大量新老汉正街商户,他们有的已退居二线、颐养天年,有的随着汉正街整体搬迁改造转战汉口北,还有的依然坚守汉正街。无论他们现在身在何处,身家几何,在谈及经商之道时,记者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勤奋”和“诚信”。

郑举选是80年代首批在汉正街闯荡的一百零三将之首,他虽双目失明,但做生意的套路比谁都“看”得清。

市场价格是波动的,上次卖给客户的货物跌价了,客户下次来进货时,他会将差价退给对方;有时被骗了,他也不计较,心里知道就行了。这反而让对方觉得愧疚,为他赢得了一批固定客户。

郑举选说,虽然时代在变,但诚信不能变。不管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新型商业模式如何,诚信经营不会变,因为“靠忽悠经商长久不了”。

大眼睛服饰创始人田明芝2004年从湖北沙市来到汉正街,当年她已经50多岁,在沙市经营着3家精品服装店,生意红火、生活富裕。为了追逐更大的舞台,田明芝来到汉正街从零开始,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年都要去日本、韩国、米兰、巴黎接受最新的时尚熏陶,彻夜与设计师讨论每一件衣服的细节也是家常便饭,就连到工厂盯打版的事也要亲力亲为。

40年过去了,汉正街的商户在变,经营模式在变,甚至经营场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商不言商、义字当先的经营理念没有变,勤奋、诚信的汉正街基因还在代代相传。

责编:黄宾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