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包凡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更替——“我曾经说过这波互联网行情以FB(Facebook)上市而告终,看样子中国的行情会结束更早,估计以人人网上市达到巅峰。这波已经赚够的朋友们,可以考虑清场了。”
2004年,包凡在北京建国门外大街21号国际俱乐部饭店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公司英文名叫China Renaissance,中文即“华兴”。共同扛过“寒冬”的丁健为其介绍了第一单客户——中星微。
众所周知的故事是,初创企业老板的包凡为了赢得这第一单客户,在中星微兼职干了一年CFO。
创业之路
2005年10月13日,中星微完成3393万美元融资,华兴资本作为FA初创企业,也逐步按照包凡的观察,走上属于自己的轨道。
刚创立华兴资本时,包凡表示:“如果你想在中国进行投资,最好就关注新兴企业,因为其他行业正在逐渐走向消亡,只有技术型公司还在保持增长。”
2011年,华兴资本帮助近40家企业完成总金额超过25 亿美元的融资、并购案,占据国内市场份额最大比例。
2018年,包凡表示,移动互联网“大鱼”们已经从淡水区准备入海、要上市了。将服务结合移动互联网这件事,大小巨头还有很多事可以做,但从投资角度,已经玩得差不多了。而靠模式驱动的创业公司终究变为资本的游戏,做深做重才是新的护城河。
当然,这一路也并非平静无波,刚成立时的华兴业务局限于“投行+投资”的顾问模式,领域重点聚焦于科技、媒体和通讯(TMT)、医疗保健和消费品,2008年金融危机,因延后效应,2009年全年华兴只做成一两单生意。王力行也表示,2008年至2010年的那段时间,是华兴第一道坎,也是一段很重要的负面事件。局面艰难到几位合伙人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想方设法将越洋广场租约里剩下的钱弄回来。危机之中,包凡决定让华兴从陈旧的“投行+投资”模式转型为全业务投行,布局证券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