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从最优消费选择推演中国消费升级路径(4)

2018-09-25 09:27:3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为了进一步证明切点(B)是最优消费选择,我们讨论一个潜在的反例,即劣质生产边界(S1)与预期收入曲线的交点(A)。乍一看,该点同时代表更高的消费福利和更低的价格水平,是比切点更优的消费选择。但在现实中,由于该点并没有穷尽居民的消费能力,因此供给侧的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会拒绝提供劣质生产边界(S1),并不断提高生产品质和价格,推动生产边界升级,直至其充分利用剩余的消费能力,即达到与预期收入曲线相切的状态(S2)。所以,在现实中,上述交点(A)并不存在,即使短期出现,也会被市场的“无形之手”迅速推向切点(B)。这一理论解释了厂商的主动升级策略。例如,在当前的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厂商每年都会推出数款新产品,尤其是质优价高的旗舰机,而功能够用但是价格低廉的旧款机型则会被逐批下架停产。

理论照进现实的双重意义

在实践中,证明上述切点是最优消费选择,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对理解中国消费的格局演进具有双重意义。

第一,破除消费格局的迷思。目前,围绕中国消费升级、降级的讨论,存在诸多迷思和误区。一方面,从上述分析可知,消费升级本质上是消费总福利的提升,而消费总福利取决于整体的最优消费组合。因此,单项消费的变动(例如,榨菜、二锅头、SUV、出国旅游等),以及消费品价格、质量的变动,均不能严格表征消费格局的演变。另一方面,消费组合的变动,应区别主动被动之分。因为政策环境、供给侧冲击等原因,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优质的消费组合,可能反而造成总福利的损失,也算不上消费升级。

第二,探寻消费格局的演变。当前,围绕“消费升级VS消费降级”之争,较多的研究采取“由表及里”的思路:即人为先验地设定一个消费升级(降级)的消费组合模板,然后观察当前消费组合与先验模板的差距,进而评判消费升级(降级)的进退。但是,由于上文所提到的种种消费迷思,导致表面的观察并不准确,更难以推及里层的机制。基于本文的分析框架,我们得以尝试“由里及外”的研究思路。从本文可知,消费升级的关键,不在于消费篮子中的具体组合,而在于两大曲线的变动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更充裕的选择空间。只要空间扩大,居民的主动选择必会导向更多的福利,即实现消费升级。由此,无需先验地假设消费模板,而是可以通过研究两条曲线的作用和变化,推演出消费升级的机制和路径,进而解释和前瞻中国消费格局的演变。(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钱智俊系工银国际高级经济学家)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