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内生稳定性日益凸显,人民币国际化重新提速
当前,全球经济的动态演化正重塑货币疆域,而汇率的联动性是划分货币区的依据之一。要想部分替代既有国际货币,人民币首先需要摆脱影子货币的身份。“8·11汇改”以来,随着盯住美元的程度进一步变弱,人民币有效汇率趋于均衡,也为其发展成潜在的“锚货币”奠定了基础。通过考察SDR篮子中五种货币对全球其余货币汇率变动的决定程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工作论文指出,无论用汇率决定程度最大的联动货币绝对数量,还是所影响的相对经济体量,人民币区域(RMBBloc)与美元、欧元区域三足鼎立的格局初现雏形。
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在汇率内生稳定性增强的前提下再度提速。2016年底,IMF开始正式公布全球官方储备中人民币储备的规模。近五年来,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的境外央行/货币当局由3个增加到超过60个。今年一季度,在已确认币种的官方储备中,人民币储备达1450亿美元,占比从初始的1.1%增至1.4%。“8·11汇改”以来,海外持有的各类人民币资产规模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比如,截至今年二季度,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总量达4.9万亿,其中,股票和债券分别增至该类资产总量约2.5%和3.0%(见图3)。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全球地位的进一步夯实将依赖于自身“锚”属性的增强,而不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短期升/贬值。转过硬币的另一面,中国经济和货币的内生稳定性也隐含着人民币难以出现持续贬值,人民币国际化将借助储备货币地位的提升迎来新机遇。
(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王宇哲系工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
26日,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银行结汇10011亿元人民币(等值1555亿美元),售汇10067亿元人民币(等值1564亿美元),结售汇逆差56亿元人民币(等值9亿美元)
8月2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86关口,日内跌超350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也跌破6.84关口,较前日夜盘收盘跌200点。 “6.7”,“6.8”关口先后失守,过去数月人民币发生阶段性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