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要引导资金走向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对流动性精准滴灌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
“今后定向的、结构性信贷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更为有效,一方面是基建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拉动;另一方面是窗口指导商业银行加速放贷;其三,通过融资担保基金鼓励各大银行参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缓解目前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不足的窘境。”明明指出。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社融要大幅上升需要很多政策配合,不是单纯的货币政策上升就能实现的。财政政策要提高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意愿,现在信用风险比较高,银行整体的信贷投放意愿不是很强,有效的客户需求也是值得关注的,即使银行想投放,是否有足够多的达到资质的客户也是一个问题。此外,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已经开始了,表外融资目前负增长的局面,能不能改善,改善多少都是不确定的。
邵宇亦表示,接下来的调控不在货币政策,而是信贷政策空间如何打开,要驱动商业银行作为利益主体有动力向实体经济投放信贷,或者扩大债券融资。
“下一阶段,随着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政策实施,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更好地解决‘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温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加强监管引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文章,其中指出,对于小微企业,要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有效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
随后,银保监会称,要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障实体有效需求, 其中“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等提法受到市场关注。(周艾琳、宋易康对本文亦有贡献)
在金融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的背景下,7月新增贷款规模再度突破万亿元大关。 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