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人民币“破7”之际现反转,央行将根据需要进行逆周期调节

2018-08-06 08:40:3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不过在彼时,“海啸”最终退潮,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破“7”反而升值6%以上,外汇储备也止跌回升。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恢复平衡,市场预期趋于理性。2017年9月,央行及时调整前期为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出台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不是资本管制措施。央行将其定义为“透明、非歧视性、价格型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央行还表示,由于并未对企业参与外汇远期、期权、掉期交易设置规模限制,也没有逐笔审批要求,更没有禁止企业开展这类交易,显然不属于资本管制,也并非行政性措施,而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

逆周期因子将重启?

相比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市场普遍认为,在上周五央行释放的信息中,“将根据需要进行逆周期调节”或意味着央行将重启干预机制,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更大影响。

2015年“8·11”汇改以来,央行曾祭出“逆周期调节”,中间价报价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不过,随着单边预期被打破,市场进入双向波动,2018年1月9日,央行暂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回归汇率政策中性。

温彬表示,如果人民币出现过快、较大贬值,央行也会在形成机制上重启逆周期因子,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银行全球市场部总经理甄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本轮人民币下跌是受美元整体反弹触发的。从2月下旬开始,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亮眼,失业率不断下行,增长提速,油价和商品价格上涨带动通胀回升至目标区间,市场对年内美元的升息预期更加坚定,美元汇率和收益率实现同步上行。

不过,尽管6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快速跌破6.7、6.8等市场关注水平,但汇率形成机制一直未变、中间价较前一日收盘价偏离幅度不大,汇率涨跌基本由市场决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