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不稳定的猪周期:猪价跌回8年前,一头猪亏300元

2018-06-07 09:14:1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在资本的推动下,规模养殖企业的产能迅速释放,2016年,新希望六和销售生猪117万头,而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这一数字已增长至240万头翻了一倍。

而其他规模企业的产能增长也很明显,根据多家生猪养殖企业近期陆续公布的4月、5月份肉猪销售简报,温氏股份2018年4月销售肉猪194.4万头,同比增长25.6%,5月销售商品肉猪181.5万头增长11.4%,肉猪销售增长缘于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出栏量增长。

2016年完成多轮扩产的牧原股份的产能也明显放大,截至今年5月,牧原股份销售生猪392.9万头,而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17年前7个月的366.2万头,同比增长81%。

产能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却没有同步跟上。

冯永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内猪肉消费已经触及天花板,缺少增长空间,尤其是随着社会老龄化,年轻消费群体对于健康的关注,鱼、虾、牛等低脂肉消费量逐步增加,而猪肉消费的总量逐年降低。

另一方面,在乔玉锋看来,进口猪肉和猪的副产品的增长,也挤占了一部分国内市场需求。

海关数据显示,虽然受价格影响,2017年中国全年进口猪肉121.7万吨,同比下降25%,但相比于2011到2014年年均50万吨的进口总量还是大幅增长,也加大对国内猪价的冲击力度。

规模化提速和散户拉锯期

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经历了4个猪周期,每次都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加大导致肉价下跌,养殖户又转而大量淘汰母猪,导致供应不足,肉价再次上涨,如此周而复始,猪周期已经成为影响生猪养殖业最大的变数。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要缓解猪周期的影响,必须从生产模式上做出改变。国内养猪业的格局虽然从分散向集中演变,但是总体上“小、散、乱”的特点依然明显,分散的小规模养殖成本高、效率低、环保成本高,适度集中化、规模化的养殖业是破解猪周期的关键。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