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本阶段年均减贫人口超过700万人,到2000年底基本实现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到了2000年,即使提高了贫困线的标准,中国贫困人口也缩减为3000万人。
3.经济发展、扶贫攻坚与社会扶贫共治的扶贫阶段。
2000年以后,中国扶贫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00年,中央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如纲要所强调的那样,这10年的中国扶贫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与综合素质,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小康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与之前的两个阶段相同,贫困人口仍然不断下降,但与此前不同的是,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非农收入的增加。为了强化减贫成效,针对农村人口的改革红利继续释放,农业税费改革和多样化的财政转移支付(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种粮补贴、农村低保)等,都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区域性扶贫瞄准工作的不断实施,因贫困群体中不同个体能力禀赋的差异,贫困人口分享扶贫利益的情况出现了显著的分化。因此,扶贫瞄准从原来的区域性瞄准下沉到以贫困村瞄准为主。全国共确定了约15万个贫困村,将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
与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与主导作用相对应,政府也开始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这不仅是中国特色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扶贫工作获得成效的重要经验。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工作,显现了深厚的发展潜力,逐步推动形成了社会大扶贫的格局。
到2010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贫困发生率为2.8%。该阶段的扶贫工作不仅巩固了此前的扶贫工作成果,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及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减贡献了力量。
4.精准扶贫阶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2015年精准扶贫战略正式在全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是要实现四个精准,即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改变过去扶贫工作“大水漫灌”和“撒胡椒面儿”的做法,也避免扶贫资源分配中的精英俘获,从而确保扶贫资源能够精准地与贫困个体对接,帮扶措施能够切实有效,确保扶贫利益能够落实在扶贫对象身上。2015年,中国做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