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企业融资金额约为3.8万亿元,比2017年同期锐减了0.96万亿元,比2016年同期锐减了1.63万亿元。减少的万亿元,很大程度上缘于股债两市融资条件收紧。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孙彬彬称,金融环境转向去杠杆、强监管时,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对风险的防范心理大幅提高,更加关注和思考“谁在裸泳”,债券市场融资通道明显收紧;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全面封堵各类表外和非标通道,非标转标过程中,非标债务滚续难度上升,企业需要依靠表内或者自身经营现金流对接到期债务。
举债发展模式走到尽头
如今违约潮接近尾声,还是刚刚开始?
上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全国政协“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上发言指出,要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并发言
这被市场解读为,举债发展的模式将走到尽头。央行主管媒体近日发文称,违约事件是市场出清的选择。
“本轮违约潮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再融资压力增大,违约潮退去需要看到融资渠道的重新放宽。”姜超表示。
而分析目前的再融资渠道,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尽管存量理财产品的过渡期有所延长,但“去杠杆、去刚兑、去通道”的监管态度在正式稿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接近监管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目前当务之急是解决银行理财存量“堰塞湖”,监管机构已经要求金融机构向监管部门报分年处置计划。
“债券方面,资金表外转表内、资管产品净值型转型均伴随着对信用风险容忍度的下降,净融资很难大幅上升,表内贷款亦受资本金、行业政策、风险偏好等制约,除非有进一步政策支持,短期内或难以弥补再融资缺口。”姜超说。
根据海通证券的分析,2017年底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依然处于高位,其中房地产、建筑、综合行业的杠杆最高,建筑和综合行业中有不少城投公司。其他杠杆率较高,或者去杠杆背景下杠杆率反而明显增加的行业还有电力及公用事业、家电、汽车、交通运输、电力设备、商贸零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