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也特别提到,在遇到暴风骤雨和困难时,与合作伙伴、团队关系的维护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英孚能够在人才流失上,一直维持很低的数字。
他举例说道,在中国,英孚青少部英语部分,有1000名左右的管理人员,其中30%已经在英孚工作七年以上,其中有很多人甚至超过7年,这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是很少见的。
有意思的是,女性在英孚员工中占到了大多数,包括女性管理人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英孚全球女性员工占到了60%,其中女性管理层占比也是60%;在中国市场,这一数字更高,分别为70%和70%。
杜仁解释道,这个现象和创始人霍特在50多年前就十分重视对女性的雇用、培养和帮助女性成长为领导层有关,英孚很在意给所有人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事实上,霍特在1998年参加惠特布雷德环球赛时,英孚开创了让女性参与半职业性比赛的先河。当时英孚赞助了两条船,一条全为男性,另一条则全为女性。虽然最终还是男生队获得了胜利,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女性才开始参加此类正式的比赛。

杜仁与家人
教育初心不变
谈到国内目前激烈的教育行业竞争情况,杜仁指出,教育和大多数行业是一样的,会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和行业重组、洗牌的过程。英孚作为行业的一员,自我创新是必经之路。同时,英孚自身也从没有放松过对创新的追求。
例如,1995年,英孚就已经和苹果电脑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通过电脑进行语言教学的项目;30年前,英孚就已经开始运用人工智能。尽管如此,英孚的核心仍是教育,也把自己当作教育公司来不断推动技术发展。
“教育行业要想不落伍,必须运用最新的科技,但是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技术是用来强化教学效果,核心仍是语言,科技的发展是工具,两者缺一不可。”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英孚的独到之处在于把语言学、科技和课程与学习内容的设计三点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内容设计上完全是自主的,又经过了50多年的经验沉淀。
两周前,杜仁和霍特进行了电话沟通。从电话中杜仁感受到,虽然霍特目前已经退休,不再负责日常运营,但他对中国的热爱与重视是有增无减的。最早霍特决定到中国进行教育的长线投资,一方面当然希望这个决定没有错;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英孚能够让中国的成人与儿童在走向世界的时候,熟练运用英语这个工具。
霍特对中国的英语教育市场非常了解,他深知中国的英语教育重心主要集中在读和写上,口语相对较弱。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就需要自信地开口,尤其是在不同的场景下开口说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