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从新时代的创新速度来看,诸如美国等成熟国家,在每一轮科技革命和浪潮兴起之时,都是最为前端的弄潮儿聚集地。硅谷这样的区域,本身就是全球创新人才的流入地,最前沿的产业创新诞生于此。这样的速度也是中国企业所不具备的。
另一方面,起步晚并不仅仅局限在我国企业的年轻上,国内市场的教育程度较低也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要素之一。
以汽车市场为例,国外汽车市场已经从首购发展到升级换购阶段,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不仅仅是满足于代步,而是希望更加科技、便利以及个性,这种需求推动带来的竞争迫使车企加速技术领域的创新和投入。在德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就与奔驰公司合作开始研发自主驾驶汽车。其代表性成果是奔驰S500无人驾驶汽车,2013年该车在城市和城际道路完成了长距离自主驾驶试验,复制了125年前奔驰夫人贝尔女士的旅程。再比如,早在20世纪末期,美国的汽车工业社会中,就开始有大量的造车新势力萌动,比如特斯拉、菲斯克等,但在中国,这一波创新的浪潮到2015年左右才开始萌发,这本身也是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
诸如汽车这样成熟的市场,表现出的仅是发展阶段的异同。而在智能设备这样的前沿领域中,市场仍需要培育,用户黏性仍需要加强。在这里,国内厂商主要面临的市场阻力是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的相关技术不够成熟,用户体验不够好,以及相关内容与服务还不够丰富,应用场景还不够广泛,这些都导致了用户黏性不强。庄宏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内大多数智能家居产品仍然只是被动式的工具,比如,放在地面的智能音箱如果不被唤醒,没有接收到命令,它只能被动地静止在原地。如果要培养用户黏性,就必须提高产品的主动性。”
在产品及品牌层面,姜风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家电企业的整体水平在提升,群体性崛起,表现在有更多的创新产品,品牌也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品牌影响力还要进一步提高,尤其在消费市场。
姜风说,过去是产品出口、“MadeinChina”,现在是品牌出海。可以通过海外并购,如2016年海尔收购GE家电,美的收购东芝家电,很快地进入欧美日主流市场。但是品牌授权是有年限的,关键还是要把自己的品牌带出去。这样才有真正的话语权。“我们需要创新实力支撑。韩国的三星、LG在上世纪90年代也不行,20年后却在全球有重要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还需要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