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索罗斯、政客、主流媒体接连开“怼”,谷歌、Facebook、硅谷明星们正在“失宠”

2018-02-11 09:32:5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西方科技公司头顶上的光环似乎无法再引来监管者和政府的宠爱。

尽管谷歌、Facebook、亚马逊这些公司意在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但政府开始指责它们垄断、反竞争、让人上瘾、具有毁灭性以及威胁民主。监管者向它们开出罚单,政客也开始声讨它们滥用权力。

近日,美国国会在情报机构认定俄罗斯政府利用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新闻和广告试图影响16年总统大选之后对包括Google、Facebook、Twitter在家的多家大型社交媒体网站展开了调查。

达沃斯期间,投资大亨索罗斯基金掌门人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炮轰谷歌、Facebook,称其垄断,阻碍创新,是民主的威胁。索罗斯还警告:“这将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此前,Facebook被指在美国竞选期间,帮助俄罗斯政府将特朗普选上台。

而另一个最近发生的例子是:2月9日,印度反垄断监管机构宣布,将对谷歌公司开出13.6亿卢比(约合2117万美元)的巨额罚款,惩罚其存在“搜索偏见”和滥用其主导地位。

开怼硅谷巨头

“我想把余下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另一个全球性问题上,即巨型科技平台公司的崛起和垄断性行为。”今年1月,索罗斯在他一年一度的达沃斯晚宴演讲中说。

据现场媒体报道,索罗斯话音刚落,现场的十数桌观众中,爆发了此前他谈及朝核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时所没有引发的躁动。

索罗斯进一步说,“这些公司通常是起到创新和解放的作用。但是,随着Facebook和谷歌已经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垄断型企业,它们已经成为创新的障碍,并带来我们慢慢才开始意识到的一系列问题。”

紧接着,美国国会在情报机构认定俄罗斯政府利用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新闻和广告试图影响16年总统大选之后对包括Google、Facebook、Twitter在家的多家大型社交媒体网站展开了调查。

当然,人们因为并不能因为一家公司做得非常大,就认为它是邪恶的。苹果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仅仅是因为它做出了人们非常想买的东西,并且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很多在线服务也是如此,如果公司太小,用户可能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服务,而虚假新闻也并不是仅存在于网上。

但是这些大型的科技平台,比如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又确实有理由引起公平竞争的担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通常会受到法律上免责的好处。一个例子是,过去很多年,亚马逊上的用户是不用缴纳消费税的。

这些科技巨头并没有在市场上面公平地竞争,而是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他们为数字化经济提供基础设施和平台。很多时候它们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但是用户是以自己的数据和隐私作为代价来交换这种服务。

不久前,德国反垄断机构“联邦卡特尔局”(Federal Cartel Office)表示,将对在线广告市场展开反垄断调查,谷歌和Facebook首当其冲。

联邦卡特尔局负责人安德雷斯·蒙特(Andreas Mundt)评价,在线广告市场的一些参与者将谷歌和Facebook视为“封闭系统”,即所谓的“有围墙的花园”,可以控制用户对应用、网页和服务的访问。因此,他们担心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滥用消费者数据。

更大的担忧还有巨头的“算法”背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美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民主党参议员Mark Warner对外国政府正在利用社交网站的搜索算法来展开政治宣传、操控美国政坛的情况表示担忧。他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像YouTube等这样的公司在重塑用户所用的媒体和内容上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力,为此,他越来越担心它们平台背后的推荐引擎算法将沦为他国的工具。

和Mark Warner观点呼应的是,《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YouTube是如何将用户带向互联网最黑暗角落的?》的文章,称发现YouTube的推荐通常引导用户访问那些以阴谋论、党派观点和误导性视频为特征的频道,即使这些用户并未显示出对这类内容的兴趣。而如果当用户通过他们选择观看的内容显示出政治倾向性时,YouTube通常会推荐呼应这种偏向性的视频,而且往往具有更加极端的看法。这意味着YouTube成了是阴谋论视频的温床。

谷歌(Google)发言人Crystal Dahlen称,该公司去年改进了算法,以呈现更加权威的内容,并帮助阻止公然误导性、低质量、攻击性或完全错误的信息的传播。但在本周,该网站上的许多搜索结果仍会出现阴谋论相关视频。

过去两年来,科技公司的股价市值猛增,但是投资者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在期待这些公司未来十年的股价可以再翻两三倍。

因此担心科技公司会利用它们的权力来增强自己的垄断地位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政策监管者所要做的,是在限制它们的权力的同时又不会导致扼杀创新,因为毕竟用户和消费者享受到了科技公司的好处。

科技公司之所以能够越做越大,是因为互联网的规模效应。亚马逊已经占据美国在线零售市场40%的份额;Facebook的月活用户达到20亿;谷歌占据全球收索引擎市场超过90%的份额;谷歌和Facebook的在线广告收入占到全球线上线下广告25%的份额,几乎主导了全球网络广告市场。

监管者的挑战

尽管美国的文化鼓励用新技术颠覆旧模式,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新公司进入一个领域的门槛正在越变越高。

例如,Facebook已经不仅仅成为最大的个人数据库,同时也变成了一个连接用户的社区;亚马逊对于价格信息的掌握比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全面;亚马逊和谷歌的人工智能助理也正在收集越来越多的用户行为习惯,等等。在这些方面,中国企业就很难在西方市场与美国的科技公司抗衡。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持续,那么将意味着消费者会失去越来越多选择的权利,而初创公司的发展也会被限制——最好的点子永远会被大公司买去,而获利最大的也是这些科技巨头们。

这些收购已经在过去几年初现端倪。欧盟开始指控谷歌操控安卓系统进行不正当的竞争;Facebook从收购Instagram到WhatsApp,正在聚拢更多用户;聚合能力不断提升的亚马逊已经通过向会员通过更多优质服务,来挤压电商或者流媒体行业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在美国历史上,监管者应对垄断通常会使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拆分,比如1911年的标准石油;另一种按照公共事业来监管私营企业,比如1913年的AT&T。但这两种方式在目前的商业经济环境下都无法再奏效,原因是一些服务只有在创新的模式下才能实现免费。

监管机构可以做几件事情,其一,是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竞争法来约束这些大公司。监管者需要认真审查具有垄断嫌疑的兼并,即使被收购的公司当时的规模较小,也仍然要评估其长远的影响。

其次,监管者也需要思考科技市场的运作方式。在经济学家和监管者当中经常被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个人数据已经变成了用户用来购买服务的货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科技公司获得的用户信息的价值是巨大的——用户的一切行为都能转化成为它们的产品。因此政府需要对数据的交换和归属进行重新立法,把数据的所有权交还到用户手中。

这也意味着用户应该获得更多对自己信息的掌控权。如果用户愿意交出数据,那么关键数据应该能实时让其它公司共享,比如欧洲的银行就已经这样要求共享用户的匿名银行账户信息了——这有点像强制专利授权。

这种机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制衡大公司对数据的控制。企业越大,拿到的数据越多,就分享的越多。过去科技公司囤积的这些数据是压制竞争对手的武器,但现在可以变为通过分享来促进创新的资产。

以上这些要做到都不容易,但是可以达到避重就轻的效果,在不影响科技公司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对它们进行适当的限制,而用户也能拥有更大的产品选择自由度,创新企业则能通过大公司分享出来的数据在公平的环境下成长。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宁佳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