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长三角区域合作先导区构想: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4)

2018-01-31 09:24:2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其次是要建设协调“先导区”联动发展的组织机制。

以建立“先导区”协同机制与共生机制为目标,笔者认为应建设三个层级的“先导区”组织机制,第一层为上海、江苏与浙江省级协调层面,第二层为上海虹桥商务区、苏州市与嘉兴市层级,第三层为上海西部邻界6区、苏州境内4县市、嘉兴境内5县市。

第一层级主要负责指导、协调第二三层级,以及沟通协调“先导区”与国家层级的工作。第二、三层级是“先导区”建设发展的主体。“先导区”组织主要是通过完善“先导区”内部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尽快形成“先导区”统一的市场体系。同时,也要做好“先导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机制协调。

再次是构筑虹桥商务区、苏州中心城市与嘉兴中心城市三大支点。

上海虹桥商务区建设正在大步推进,未来应成为“先导区”的核心,并在“先导区”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虹桥要在加快推进原有商务区建设的基础上,树立大虹桥观念,做好大虹桥发展新规划,将西部六区纳入大虹桥范围,加快与苏州、嘉兴的融合;苏州未来将承担起承接上海与无锡-常州-南京城市圈的中枢。但苏州市区的中心城市的功能仍偏弱;嘉兴中心城市功能偏弱尤为突出,全境呈现“强县弱市”格局,城区的商务功能弱,不仅难以高效接受上海都市的扩散效应,自身更难以形成扩散能力。未来浙江要将嘉兴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作为重点,提高嘉兴的城市层级,提高全市人口集中度,加快商务集聚与制造业扩散。

最后要探索“先导区”在制度创新、开放创新与科技创新的领域与机制。

围绕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寻求在城乡土地制度、土地开发机制、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户籍与人口生育管理制度、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利率汇率制度、与上海自贸区对接机制、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度的改革创新;围绕协同共生的目标,加强整体规划与宏观调控,制定相关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控制参量”,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同系统“自组织”形成与推进。寻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园区政策、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基础、多方共赢的协调机制;在科技创新方面,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目标,抓住全球新工业革命机遇,寻求在教育科技体制、技术与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产品研发机制、共建产业研究院、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孵化器与科技园区建设、信息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使“长三角区域合作先导区”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示范区。

(作者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文基于该研究所研究项目成果而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