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分层已经实施两年,但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仍在有序推进当中。
李明告诉第一财经,“创新层信披质量要求高,违规受到的处罚更严。这种要求越高,企业得到的市场服务越好,这也是投资者愿意投资创新层企业的重要的基础条件。”
他表示,目前已经推出的两个主要的差异化制度安排,一是交易制度中的竞价撮合频次区别,一是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股转公司将针对不同的行业,推出14个子行业差异化信息披露的标准。下一步需要探索的,是给基础层相对的监管,给创新层更大一些的监管压力。
下一步考虑发行制度改革
新三板担负着服务中小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历史使命,走在资本市场改革的最前沿,因此被市场寄予厚望。新三板改革重启后,市场未来向何处去,如何定位,都受到市场的关注。
“跟有二十多年经历的沪深交易所相比,新三板市场建设的时间较短。新三板首先是定位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沪深交易所要形成差异化发展,既有交易场所的一般特点,也要有自身的特殊性,否则其经济社会价值都没有存在的基础。”李明表示。
他指出,由于新三板改革的特殊性对于整个市场都是陌生的,所以推出改革措施要相当慎重,要有要更充分的调研,更深入的思索,最后拿出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方案,但也不会因为慎重而减慢改革的步伐。
“我们这次的交易制度和分层改革,都是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反复的论证才启动的,从目前看,如果大家还感觉比较满意,只是觉得时间慢了点,那也是因为我们要把它做得更加充分。”李明表示。
2017年,新三板市场股权融资达到1336亿元,重大资产重组和收购分别为115次和336次,总交易金额分别高达167亿元和476亿元。
李明表示,“这五年来,好的企业在新三板没有委屈,想融资融到了,融的价格并不低,这是最令人欣慰的。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五年的经验继续发扬光大,希望有特别多的代表着新经济、新模式的企业,能够在新三板市场做大做强,有更多的好企业在新三板脱颖而出。”
不过,由于新三板和A股之间仍然存在流动性和估值的巨大差异,一些企业在新三板成长了一段时间后,选择前往A股上市或寻求被上市公司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