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摘牌企业中科招商 股东大会“艰难”召开(4)

2018-01-03 09:12:5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12月7日晚,中科招商宣布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实施股票减持计划,总计减持金额约30亿元。随后,密集清仓行动开始。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中科招商累计变现到手资金2.18亿元。

不过,减持并非易事。海联讯(300277.SZ)公告称,因与武汉侨盛在付款条件上未能达成一致,第一大股东即中科招商全资子公司中科汇通决定终止股权转让。

中科招商目前持有海联讯29.85%的股份,是其持股比例最高的一只股票。中科招商清仓海联讯暂时失败,已经让后者的股价应声下跌超过10%,一个月内内中科招商也将不能再出手这只股票。

监管之势迅雷不及掩耳

九鼎、中科招商等大型PE登上新三板的无限风光引发了PE挂牌潮。

到2015年底,新三板挂牌的PE机构已经达到27家,还有20家多在排队等待挂牌。当年,新三板市场全部股权融资1200多亿元中,12家私募机构就占了300亿元。差不多每100元融资就有25元流入PE的口袋,这当然引起了监管者对资金脱实向虚的担忧。

2015年12月,监管者紧急叫停PE挂牌和融资,中科招商的300亿元定增计划就此搁浅。

时任证监会市场部主任霍达在2015年12月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PE本应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是,私募机构在新三板挂牌融资后,资金是否流入了实体经济,这个问题还需要梳理一下,进一步研究论证。如中科招商这样用募集资金投入二级市场举牌上市公司的“负面典型”,更是受到监管者的关注。

经过半年调研和论证,2016年5月,股转公司提出私募八条挂牌新规(36号文),除了拦住规模较小、年限较短的PE机构,还要求挂牌私募的“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目标是让PE回归基金管理人的角色定位。这条拦住了大部分私募机构,包括中科招商。

经过几轮融资,中科招商自身的净资产已经达到管理资产的一半,自有投资业务和收益快速增长,想要提高管理业务收入比例只能增加管理资产规模。但是,给中科招商的整改时间只有一年。

今年10月27日,股转系统突然发布通知,明确整改对象仅限挂牌主体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公司,以2016年财务报告为准,划定自查整改大限为11月10日。

根据自查报告,中科招商去年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为4.3亿元,占总收入比例41%,而公司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达到9.3亿元。

关键词:中科招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