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摘牌企业中科招商 股东大会“艰难”召开(2)

2018-01-03 09:12:5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14年底,中科招商迎来改变命运的时刻,关键词正是“新三板”。

当时,九鼎集团(430719.OC)已经在新三板挂牌,是国内第一家挂牌的PE机构。凭借在新三板上的两轮共122亿元融资,还首创性地向自己私募基金有限合伙人投资者(LP)定向增发,九鼎集团不仅完美应对了基金退出的压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公司的净资产。新三板让九鼎实现了从为别人管钱变成为自己赚钱。

天下有这样的好事,自然成为众多PE机构效仿的榜样,刚刚扩容至全国的新三板为PE、VC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敏锐的中科招商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时机。2015年3月,中科招商正式登陆新三板,一挂牌就完成了两轮定向增发,共募资23.4亿元,其中一部分学习九鼎,用将到期的LP份额认购的。

当年5月和8月,中科招商再次完成两轮定增,分别又募集了35亿元和50亿元。到2015年底,公司净资产达到146亿元,比2014年底的19.2亿元大幅增长了六倍。

有了钱以后怎么花是个问题,九鼎选择走金融控股路线,到处收购金融牌照,先后拿下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第三方支付、P2P和保险公司,布局大资管生态链。最壕的一笔是2015年5月九鼎集团豪掷41.5亿元收购中江地产,创造了新三板公司吞并A股上市公司的历史。

中科招商似乎对打造金融帝国并不感冒,公司选择坚持走股权投资的路。

2015年年中,A股正遇上引发后来一系列金融整顿的异常波动,上证指数从6月的最高5178点一路走跌,两个月时间就跌掉40%。7月IPO的阀门再度被关上,监管者开始全力救市,同时新三板的制度红利承诺无限期推迟,交投陷入萎靡,股权投资的退出渠道重新被封堵。

有钱又有投资项目的中科招商嗅到了并购重组的机会,把目光转向了A股,盯上了上市公司壳。

从2015年7月9日到8月24日,正当A股仍处于震荡前景不明时,中科招商以闪电之势逆势举牌了16家上市公司,耗资34亿元,一举“封神”,被称为“囤壳王”。

被中科招商盯上的上市公司通常具有市值小、股权分散度低、业绩平平等特点。16家公司中,有10家市值不足30亿元。上市公司业绩也不突出,多数企业同比下滑或亏损,其中大晟文化(600892.SH)等业绩下滑幅度甚至超过一半。

中科招商一般会两次内对目标上市公司增持到10%以上,至少成为第二大股东。按照单祥双的规划,中科招商能够轻易获得这类公司的控制权,以便开展资产重组。这些上市公司能成为中科招商股权投资项目退出的并购通道,甚至可以实现中科招商自身的借壳上市。

关键词:中科招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