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结果最终形成了五份核心报告,包括FSSA报告、《中国金融部门评估报告》,以及银行、证券、保险业执行国际标准和准则情况的三份报告。
其中,最核心的是FSSA报告。本次评估高度认可我国金融改革成就。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近年来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以及金融体系在支持经济增长和降低贫困率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报告特别赞赏相关政府部门持续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决心和成就,包括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框架,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跨部门协调;加强金融监管,全面落实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引入保险偿二代和加强资管等证券市场产品监管;多措并举加强各类投资者保护;建立存款保险体系。
报告也对我国金融监管符合国际标准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报告指出,“当局在金融部门管理和监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监管当局积极参加完善标准的国际讨论,为升级国内监管框架以适应金融业增长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次FSAP对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遵守国际标准和准则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对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监管的评估结果显示其高度符合国际标准。”
此外,报告对中国落实FSAP建议的评价较高。报告指出,中方相关部门高度重视FSAP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及建议,2011年首次FSAP评估提出的绝大部分建议,我国都已经大部分或完全落实。
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报告认为,自上次FSAP评估以来,中国的系统性风险监测和应对框架已经得到检验和改进。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是成功应对2012~2013年房价上涨风险的关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对理财和其他金融产品进行监测并修改了相关监管规制。2013 年,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成立,致力于在相关监管机构、特别是“一行三会”之间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2015年年中,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之后,证监会显著提高了其系统性风险监测能力,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市场脆弱性。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以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各监管机构在完善金融稳定监测与评估,包括建立新的宏观审慎工具方面已做出诸多努力。
中国在探索宏观审慎政策方面,走在了国际的前列,最早从2009年就开始研究,2011年开始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了5年之后,2016年进一步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MPA是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中宏观审慎政策这一支柱的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