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22日表示,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和欺诈行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易纲在“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伴随一些金融乱象,泥沙俱下。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对公众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特别是对老年人和信息闭塞地区的人群,避免他们踏入“庞氏骗局”的陷阱。
他表示,随着普惠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需要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同步加强能力建设。央行目前正考虑提出“负责任的金融”理念,要让金融消费者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并且承担适当的风险。
账户普及率是普惠金融的常用衡量指标。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我国79%的成年人拥有银行账户。易纲表示,中国的账户拥有率比G20的平均水平要高,一方面说明中国的普惠金融事业走在了前列。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账户太多,其中有些是睡眠户和睡眠卡。
“我们在考虑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银行账户,减少睡眠户和睡眠卡,同时考虑反洗钱、反恐融资等方面的要求,对账户和银行卡的管理既能方便消费者,又不造成浪费,同时满足反洗钱等监管要求。”
【相关报道】
央行徐忠:坚决打击披着数字普惠金融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动
先进技术在促进普惠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诈骗者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提供虚假收益的理财产品。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领域非法集资与金融诈骗事件时有发生。
“要平衡好创新和监管关系,引导普惠金融规范发展。坚决打击披着数字普惠金融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动。”在9月21日“中非数字普惠金融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表示。
徐忠表示,随着金融科技在我国率先获得迅猛发展,更多更好的信用信息处理技术和低成本金融服务拓展方式不断涌现,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传统难题提供了全新的充满潜力的解决方案,但也存在不少悬而未解的问题,许多新的问题亟须进行深入的实践归纳和理论总结。
他指出,从当前看,数字普惠金融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福利,也带来资本的竞相追逐,但大量普通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还比较薄弱,还存在监管空白或薄弱环节,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徐忠表示,普惠理念和数字技术都不会改变金融的本质,要重视改善数字普惠金融可能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
他还表示,应从供给侧推进金融机构改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弱势群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注重普惠金融发展形式的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金融、数字金融相结合,不搞千篇一律。
除此以外,全球都面临技术发展迅速而数据保护不足的问题,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重大案件频发。徐忠认为,要利用数字金融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要能保障数据主体的保密权,以及获取、利用、支配其信息的权利,允许或者不允许他人获悉或者使用自己信息的权利。
而针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大量“长尾人群”的特征,徐忠指出,要特别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负责任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消费者保护制度。在分业监管背景下,各数字金融业态的归口监管部门,应负责建立各自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置机制,落实服务标准规范。
面对数字金融风险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隐蔽性强等特点,徐忠表示,“加强基础监管制度建设,补齐监管短板。”
他认为,在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防范上,加快健全有效的基础监管制度,加强综合监管、协调监管、功能监管。同时加大监管技术创新力度,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丰富监管信息,完善监管手段、改善监管方式,努力提升数字金融监管有效性。(来源:一财网)
(原标题:央行副行长: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