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张思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再造几个香港(6)

2017-06-22 10:06:2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五、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是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根本保障。

首先是解放思想。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从长远来看,应该是“9+2”在保持两种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衔接、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和严重挑战。没有一系列的思想解放,不解决一系列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就难以迈开实质性步伐。

其次要大胆进行一系列体制改革。要实现大湾区内经济一体化的构想,实现人员、资金、商品、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最优组合,发挥湾区内部高效的资源配置,必须对现有的制度、体制、机制进行一系列的大胆改革。例如,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就必须对口岸管理体制、户籍管理体制、人员出入境政策和体制进行改革;要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就必须进行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贸易政策、关税政策的重大调整,把香港自由港的政策扩展到整个大湾区;要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就必须对金融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外汇自由兑换、港币在大湾区流通等;要实现大湾区内社会的融合,就必须对教育、人口、卫生、社会保障、宗教等社会管理体制和政策进行改革等。没有这些项目的改革,没有这些重大政策的调整,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也难以深入下去。

六、规划和建设更多珠江大桥,治理好珠江黄金水域。

作为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的规划,交通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所以我认为交通应该成为大湾区规划和建设的突破。

大湾区的交通骨架从战略意义上讲,主要是珠江东西横向大桥和广州至港澳的纵向珠江下游的综合规划整治:横向主要是多修大桥。珠江下游东西两岸的交通是整个大湾区交通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珠江口建成和在建的已有虎门大桥、深中通道、粤港澳大桥以及南沙铁路大桥等四座大桥。我认为,从长远来看,珠江上再架四五座桥都不会多。回想一下,30 多年前,长江上只有两座桥——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可现在长江上的桥梁已经有几十座甚至上百座。30 年前珠江上没有一座大桥,而现在的虎门大桥已经非常拥堵,深中通道通车后应该也是一个堵桥,港珠澳大桥如将单 Y 变双 Y,过不了几年也一定是个堵桥。交通规划一定要超前,不能等到现在大桥已经严重拥堵时再规划建设新的大桥。像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一个拥有六千万人口的世界级城市群,未来即使建十座大桥也不会觉得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