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另外,禁止药房托管也将促进处方外流。2018年11月,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公立医院药房的公益性,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从国家层面叫停药房托管。药房托管被禁止意味着医院将直面药品零加成的压力,作为成本部门的医院药房将逐步社会化,也将显著促进处方外流。
在此背景下,众多知名药企也将视线投向零售药店,辉瑞、默沙东、罗氏等跨国药企都加大了零售药店的市场投入,默沙东甚至成立了专门的零售药店开发团队。
事实上,不少工业企业在慢病的治疗药物上,拥有多个品规,它们不仅要和其他企业竞争这一个席位,在内部也要挑选合适的品种进入医院。同时,“落选”的品种将流向医院附近的DTP药店。
主流药企“结盟”跑步进场
日前,在2019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大会上,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支持、百洋医药集团牵头,29家全球知名的主流医药工业企业共同启动“千亿处方药零售平台”。平台意在发挥药企处方药品类供应能力与高效协同能力,提升全地域、全品类处方药的患者可及性与终端药事服务,抢占零售市场增量。
对此,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医保控费、一致性评价、两票制、4+7带量采购等一系列医改新政密集出台,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药品由医院的收入项变为成本项,公立医院经营药品动力下降。另一方面带量采购等招采政策出台后,药企品种进院的利润空间大幅下降,需要寻求新的院外市场以量补价。
大部分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增长主要是创新药和原研药,一系列政策变化拉大了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价差。武田制药大中华区副总裁娄渝认为,“慢慢失去医院市场的药品品牌需要有创新经营策略,零售渠道很可能会成为原研药产品继续保留产品价值的方式之一。两证合一、简化流程,医保定点资质放开,医保统筹试点放开,处方外流都将长期利好零售市场的销售增长。”
原标题:以药养“医”、操纵招标 医院班子成员广辟财源 医不自“治” 苦果自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系列腐败案剖析 岭南的3月,春意已浓,红彤彤的木棉花挂上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