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从2018年开始,大量无人零售企业像触及了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倒闭、裁员、融资受阻、撤点等一系列消息不断传出。2018年初,无人货架领域的头部公司之一、于2017年6月成立的猩便利,在先后获得1亿元天使轮融资和3.8亿元A1轮融资后,突然被爆出大量裁员,引起行业震动。
2018年2月份,成都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因扩张过快,被爆停运,从开业到停运仅有4个月的时间。该项目也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倒闭的无人货架项目。与此同时,GOGO小超的运营企业成都小芒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GOGO无人超市”项目也陷入暂停营业状态。
新的商业模式难合用户习惯
“眼下,无人超市的倒闭潮还在继续发酵。”在张明理看来,无人零售业倒得如此之快,和资本的追逐、扩张息息相关,“刚兴起时,各路资本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风口,在各路资本的追逐之下,每家无人零售企业都抛出了动辄数以千计的开店计划,纷纷快速开店、跑马圈地。”
“超市发展至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说到底是商业模式转变的过程,无人超市一味地放大电子支付的便捷,忽视了购物的乐趣,把本就有温度的服务,变成与机器的冰冷交互,让顾客少了服务的体验与享受。”长期从事超市行业的张勇标告诉记者。
在张勇标看来,很多无人零售企业一开始就是奔着投资去的,没有思考过如何持续盈利赚钱,而是想把声势搞起来然后套现跑路。因而刚开始消费者出于好奇心进行消费,后期还是习惯性在传统便利店消费,人流量不足加之资本冷却,最终出现目前状况。
“无人超市中的商品不比普通超市便宜,有些产品甚至更贵。在商品数量方面,永远少于传统的超市。”乌鲁木齐市民刘女士说。
在各大传统零售企业不景气的今天,新零售也面临一定盈利难题的时代,便利店可谓是少有叫好又叫做的消费升级产品,但是便利店也有倒闭卖身的了,全时便利店的倒闭拆分卖身到底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京城便利店与药店的融合发展进入了“快进”模式。记者昨天从市场监管部门获悉,在便利店增设售药柜台的基础上,本市药店频繁尝鲜开出便利店等店中店,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一站式买全生活用品和药品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