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最大的服装品牌之一,海澜之家(600398.SH)最近因为董事长周建平在股东大会上狂怼小股东“火了一把”。
这把“火”源自服装行业普遍存在的库存问题。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海澜之家期末存货94.73亿元,较上年末的84.92亿上升11.55%,存货周转天数为286天。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海澜之家连续五年的存货余额占营收比重近一半。受库存问题困扰多年的海澜之家试图用扩张门店来消化存货。数据显示,2018年底,海澜之旗下所有门店达6673家,店柜数增长了近900家,增幅达15%。
加速开店的同时,海澜之家也遇到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根据海澜之家年报,2018年全年实现营收190.1亿元,同比增长4.89%;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3.78%;扣非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下降0.63%。相比2017年,三项业务指标增速全线放缓。
针对相关问题,长江商报记者致电致函到海澜之家,截至发稿前没有得到回复。
业绩增速放缓
2014年,海澜之家借壳登陆A股。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2018年中国男装市场报告,海澜之家品牌以4.6%的市场占有率位列榜首,连续5年市场占有率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海澜之家的业绩虽然近年来一直呈现增长状态,但是趋势已经逐渐放缓,增长幅度越来越小。2014-2017年,海澜之家净利润分别为23.74亿元、29.53亿元、31.23亿元和33.28亿元;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75.83%、24.50%、5.74%和6.5%。
业绩公告称,整体业绩增长缓慢,与主品牌增速缓慢有关。2018年度,海澜之家主品牌营收为151.4亿元,同比仅微增2.62%。不过新品牌营收带动效应明显,除主品牌“海澜之家”外,2018年,爱居兔、圣凯诺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2.68%、12.82%,其他品牌营收增长25.78%。但新品牌目前显然还远未发展成熟,营收合计占2018年总营收比例仅为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