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开启:医药代表将迎大洗牌?

2019-02-21 17:30:4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外资药企进入中国,医药代表这个职业逐渐为人们所知。

起初,他们活跃在医疗机构和医生身边,介绍新药知识,收集临床需求。但伴随药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药代表各种“带金”营销手段开始饱受诟病,与此同时,高额的提成也让不少药代赚得盆满钵满。

近年来,伴随“两票制”和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曾经回报丰厚的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变革中,中国数百万药代群体会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医药代表的寒冬要来了?

今年初,国办发文,选择北京、天津、上海等11个城市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即“4+7”带量采购。

所谓带量采购,就是实现“以量换价”。

依照去年12月公布的试点地区集中招采中选结果,25个药品中选,中选价平均降幅达52%,最高降幅达到96%。中选药品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占比高达88%。

药企压低价格的同时,也换来了回报。依照《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试点地区要按照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

对于这一政策的实施,在北京从事医药代表工作的周昕(化名)心情有些复杂。

药价大幅下降也意味着政策持续深化将挤掉药品进销的“水分”,今后她和同行们面临的销售压力会更大。

大约5年前,因为看到了医药代表的可观收入,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做护士的周昕下决心辞掉了“铁饭碗”工作,转行做起了药代。

因为有专业与资源优势,她很快就适应了角色转变。相比于经常值夜班的护士工作,新工作在她看来性价比不错。

不过,近年来,伴随“两票制”、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周昕和同行们面临的销售工作不那么好做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