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网约车“新生”?如何在运力合规与出行需求间找到平衡
“去年底有司机收到了平台通知,要求尽量使运力合规,2019年元旦过后平台就逐渐对不合规运力停止派单了。”2019年元旦过后,曾服务于某网约车平台的一位司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作为一名“不合规”运力司机,他对未来感到迷茫。根据2016年底公布的《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他不符合“京人”的合规要求,并且其驾驶的车辆也不符合轴距不低于2650毫米,排量不小于1.8升的要求。“一旦全面停止对不合规运力的派单,我们就没法继续干了。”
2018年11月底,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组织召开网约车顺风车进驻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新闻通气会。滴滴出行顺风车产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七大问题被重点提及。
业内人士分析,网约车正在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无论司机还是车辆,不合规运力的清退力度将会加大。
“合规”成本大增
按照要求,2018年12月18日,各大网约车平台不约而同对外公布了整改措施,“运力合规化”成为各平台共同的整改措施,也是各家平台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滴滴出行在整改措施中称,将“根据各地网约车实施细则对车辆轴距、排量、车价等不同要求,制定分城市分阶段的合规目标”,并“克服困难,持续并加快清退不合规运力,逐步减少对不合规人员和车辆派单,直至停止”。
易到则称“围绕各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规定》中对驾驶员户籍、车辆标准、车辆注册地及车辆所有人等要求,已建立健全筛查体系”,并颁布了合规奖励政策,并称其在2018年的后4个月以来已经清退不合规驾驶员逾50万人,对拒绝合规的司机静默处理,“2018年12月31日前可在全国重点业务城市全面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