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医药分开别沦为药房托管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形成的对外承包、出租药房,或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关部门与患者想要的“医药分开”
□ 何勇海
日前国家卫健委下发的《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坚持公立医院药房的公益性,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公立医院药房托管现象直接说“不”。据了解,此前在全国范围内,约有过半数的二级及以下医院已实施或计划实施药房托管(12月12日《广州日报》)。
国家层面第一次明确要求公立医院不得对外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这是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的。长期以来,一些公立医院出于管理精力或能力、人手有限,或明或暗地将药房对外承包、出租,或交予营利性企业托管。表面上看,医院内或医院外的药房是医院的,但实质上,公立医院会按照销售金额分成收益,或是收取一定的出租、承包或托管费用。这是历史原因。
而现实原因则是,随着我国的医改政策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全面铺开零差率,全面实施“医药分开”,通过消除“以药养医”来平抑药价、缓解“看病贵”,公立医院的药房不得不由追逐利润转变为追求保本。因此,不少公立医院更乐意将药房托管给营利性企业,表面看起来,是在“医药分开”,甚至是在“甩包袱”,但还是可以按照药房的销售金额分成,或是变相获取其他利益。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形成的对外承包、出租药房,或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关部门与患者想要的“医药分开”。因为从表面上看,公立医院不再直接销售药品了,但它们与药房的利益关系仍然没有彻底切断,药房的销售额越高,医院也会获益越多,医生的处方行为甚至仍会暗地里与药房的销售额挂钩,药房药品的价格其实依然难以降低,医生多开药、多拿提成的行为也难以禁绝。
在行业人士看来,国家卫健委此次发文,是鲜明的向外界表达了对药房托管的态度。史立臣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尝试的医药分开的模式还包括在院内设置药房、布局院外药房。
【TechWeb】阿里健康在医药新零售领域的实践带来新成果,由阿里健康发起的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8月19日上线药房门店的全国日单量已超10万单
“药房托管都是名义上托管,实际上还要给医院很大一部分利润。”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认为,未来药房托管会被逐渐禁止。“因为存在给医院返利行为,这有悖医药分开的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