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国内首家百亿餐企海底捞上市 今年计划开店180-220家

2018-09-26 17:32:0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6日讯 今日上午,海底捞在港交所正式上市。首日,海底捞涨幅一度扩大到10%,总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上市后募集到资金60%会用来在各地开店,预计今年开店数在180-220家之间,其中15-22家店将开设在海外。周兆呈还表示,海外市场将是海底捞非常关注的地方,将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决定开店地区和数量。

据媒体报道,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39644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国火锅餐饮收入达3856亿元,增速为24.72%,占国内餐饮行业收入的比重为9.73%。海底捞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都在国内中式餐饮市场排名第一,稳坐餐饮头把交椅。2017年海底捞营收总额是106.37亿元,日均1500人就餐,是中国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

三年来,海底捞营收和利润均在持续增长。其收益由2015年的57.57亿元增至2016年的78.08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亿元;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2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尽管火锅行业近年来整体市场呈上涨态势,并且相继出现了呷哺呷哺、海底捞两家上市企业。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影响行业平稳发展阻碍之一。

海底捞招股书认为,海底捞目前主要风险存在于食品安全、餐厅店长人才库和供应链管理三方面。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餐饮产业链条的复杂性决定了整体食品安全的管控难题,这一点对海底捞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未来海底捞更多的是国际化进程,食品安全可以保证的前提下,依托百亿的体量和品牌,才能得到股民的追捧。

有火锅业内不具名人士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火锅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面临人员流动性大、门店操作规范执行不完善等问题。而目前暴露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该人士认为,未来的火锅产业一定从手工化向机械化转变。在原料方面,形成集约化发展,做到产品标准化,经营连锁化,管理经营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