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根据半导体研究机构IC Insights报告,全球半导体公司研发投入连续两年都在前十强的公司有英特尔(Intel)、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台积电(TSMC)、联发科(MediaTek)、美光(Micron)和SK海力士(SK Hynix)。它们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是十几亿美元起步,甚至高达百亿美元。英特尔去年的研发费用达到130亿美元。在国内芯片厂商中,长江存储的投资额是240亿美元,紫光南京DRAM工厂投资额是105亿美元。
“对于家电企业来讲,布局芯片是投入巨大且极为漫长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主营业务的稳步发展也是问题所在。考虑到芯片产业较长的回报周期,即使企业能熬过前期的高额支出,但后期情况依旧不可控,核心业务与造芯极易形成矛盾。而且高端市场几乎被欧美、日、韩等少数厂商垄断,不仅垄断了尖端技术,还垄断了市场甚至是人才,这也增加了家电企业的挑战。”梁振鹏说。
以华为为例,华为研发移动芯片长达10多年,早在2005年就研发出自己的基带,2009年推出手机芯片K9,但K9最终因种种原因失败,随后的K3V2出现兼容问题和发热问题,直到2014年推出的麒麟920芯片才成为第一颗成功的芯片。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像格力这样的公司规模做芯片设计毫无问题,但要覆盖整个产业链不太现实。他认为,从芯片整体的产业链来讲,如果每个环节都做,确实是很大的突破。但假如就某一个环节如芯片设计,也是可以的。
“芯片的加工生产往往只有少数大企业能够承担,生产规模很大,投入太少就很难推进。格力、腾讯这样的民营企业不一定要 All in 芯片,可以涉足与自己的产品相关的专有芯片、芯片设计以及产业链等。芯片设计公司在中国有很多,设计往往面向应用,小公司也可以做。”倪光南说。
“半导体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快速就可以成就的,而是持久战。”康佳集团总裁周彬的这句话道出了涉足芯片注定不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