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谁给的评级高就选谁 评级业乱象不止花式收费

2018-08-22 09:09:05    一财网  参与评论()人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看来,评级虚高并非行业性的问题,但个别公司评级偏高的情况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在“一手评级一手咨询”的业务模式下,如何建立防火墙、有效地避免利益冲突是一个需要思考问题。他还提到,评级调整的“峭壁效应”值得关注。“峭壁效应”是指评级公司在授予评级时,通常会授予AAA、AA+、AA这三个级别;当主体接近违约边缘时,又会进行大幅跨级下调。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监管部门重拳处罚大公资信,只是规范评级行业的标志性一步,未来严监管态势将会延续。

证监会近日表示,将与人民银行继续加强监管协作,深入贯彻落实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精神,进一步推动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不断加强监管协作,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交易商协会近日也表示,将加强对银行间市场自律管理,着力维护市场良好运行秩序, 继续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

“留给发行人的时间不多了”

对于买方而言,面对这些可能存在兑付风险的债券,如何判断相关债券的兑付风险?

记者了解到,市场上主流的买方机构都有完善的内部信评体系和信评团队,每个新入池的债券都要重新完成内部信用评级。沪上一位券商固收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内部评级的基础上还会比较关注中债隐含评级的变动。中债市场隐含评级变动直接影响中债估值,反映的是债券信用资质的显著变化,性质与外部评级不同,通常时效性也更强。

前述评级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有个别债券承销商来咨询为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的问题,未来一年内有发债需求的企业也有重新评级的需求。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