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牦牛市场如今的欣欣向荣,得益于青海省10多年的产业培育。早在10年前,青海省就在牧区6州的7个纯牧业村开展试点,开始了生态畜牧业建设与探索征程,在牦牛背上规划“硬经济”。时至今日,草地生态畜牧业从初步试点、探索推进、提高完善到巩固提升走过了4个阶段。
10年来,青海省将畜牧业资源优化重组作为核心,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畜牧业生产,推进牧业资源和农畜产品合作社统一经营、牲畜按类组群分群饲养、草场按群划分划区轮牧、劳动力按技能竞争上岗分工负责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新模式,为畜牧业科技推广搭建了平台,确保牛羊肉稳定增产,初步建立起由合作社对接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格局。2017年,青海生态畜牧业入选“中国三农创新榜”,这不仅是青海农牧业,同时也是全国牧区和畜牧业工作第一次被列入创新榜单。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王玉虎表示,通过10年生态畜牧业改革建设,各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有效解决超载放牧和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草原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不断好转。青海省组建了季节性养殖场232个,冬季集中育肥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人工草地面积达到710万亩,实现了“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近5年来,拉格日村草场草产量提高10.5%,植被覆盖度从60%提高到80%。“生态畜牧业发展在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王玉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