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破去产能制度梗阻 年底前出台僵尸企业处置等政策

2018-08-13 16:31:20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今年去产能从“量”上而言,完成目标任务问题不大,但在地方和企业层面还存在利益藩篱和制度梗阻,导致债务处置进展缓慢、风险攀升,而人员安置难度随着时间推移也逐步增大。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采访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下一步去产能的重点在于打破制度梗阻,加快僵尸企业出清。目前地方和企业已有所行动,而8月下旬国务院也将开展相关督查。在年底前将研究出台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兼并重组等政策。

2018年是钢铁去产能的收官之年。据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介绍,今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目标3000万吨都已经分解到位,接下来要开展专项抽查,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专项抽查工作,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

“去产能重要的是去落后产能,严格执行质量、环保、安全等标准,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有的政府部门和地方习惯用行政手段推进去产能,而且由于涉及税收、就业等利益,有的地方去产能拖延,导致落后产能迟迟难以退出。此外,管理体制和企业利益也是“梗阻”,当前煤炭兼并重组到省一级就很难再推进下去,央企之间的资源整合也面临着诸多障碍。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也认为,大部分行业去产能的进程已经接近尾声,剩下的一部分无效产能绝大部分集中在“僵尸企业”,由于目前的制度安排,有一些“僵尸企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置。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各地都在探索盘活闲置资产,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但相较于资产处置,债务处置进展较慢。山西一家大型煤企负责人表示,集团下属去产能关闭的煤矿自身没有融资能力,大部分债务均由集团统借统贷统还,或者由集团为其担保,煤矿关闭退出后,所有债务均由集团承担,大大增加了债务风险。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