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年来,随着小卫星技术、火箭设计、复合材料、电子技术以及固体推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型运载火箭受到各国青睐,逐步走到航天发射的舞台中央。
时间回溯到2016年,国内商业航天进展迅速,公布卫星、火箭发射计划的企业次第出现。热闹背后,表明资本力量正跑步进入航天市场和小型运载市场。
2016年10月,长征火箭在北京正式揭牌被业界视为中国火箭的商业化时代来临。此外,航天科工于2016年在武汉注册成立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希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灵活、方便、快速、经济的卫星发射服务。这两家公司被业内称为“国家队”。
而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零壹空间、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翎客航天大多集中在2015年~2017年成立,这背后是政策的利好驱动。2015年3月,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7年,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
商业化模式运营是关键
此前,零壹空间的投资方通江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嘉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家队”资本投入始终聚焦于高精尖内容,包括深空探索、登月计划等综合难度系数更高的目标,而火箭发射、卫星制造等相对成熟的技术内容,基本都留给了民营企业去逐步实现商业化,无论在研发效率还是在商业价值提升上,也给予了民营投资机构充分的空间。
有分析指出,相比美国的民营航天企业,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更强调和“国家队”的互补和配合,比如它们的产品主要是小火箭,补充国家队未覆盖的低轨领域,填补国家队无暇顾及的小卫星发射市场。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不论是“国家队”或是民营企业,都不希望在小火箭赛道上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