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领域投资始终保持较高增速,带动了制造业快速成长,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产值全球第一。但是,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却大而不强。这是因为,我国制造业规模虽然十分庞大,但贴牌生产多,自主品牌少,即便是在高技术领域,也有不少产业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自身研发设计能力有限,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较为滞后;我国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中下游环节,需要依靠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产出效率存在差距;制造业的实用性技术创新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要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制造业强国,就必须保持好投资节奏,注重提升投资效率,引导资金精准投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领域,投向培育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动能领域,避免低水平、粗放型的重复投资、跟风投资。
一方面,要继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大信息化投资以及设备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加速推动传统制造业“换装”,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工艺领域发力,加大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快推动“放管服”改革,给市场主体松绑,更多地放权给市场主体,真正做到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同时,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帮助中小企业破除融资障碍,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增强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