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张恒柱认为,欧美等国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青少年排遣学习压力、发展兴趣爱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中国学校也应当构建起自己的多彩校园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多彩,孩子们就会减少沉迷手机游戏的时间和可能性。生活越贫乏、单调,孩子们就越容易沉迷手游。如果空闲时间都去踢足球、打篮球、搞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孩子们就不会太依赖虚拟世界。”张恒柱说。
江苏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孙紫阳同样认为开展更加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预防青少年沉迷网游。
“中国孩子每天除了学习、做作业,少有时间玩耍,一旦作业完成,父母往往也只是允许孩子玩一段时间游戏作为‘奖励’。长此以往,孩子只会更加依赖网络游戏打发闲暇时间。”孙紫阳建议,学校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学习压力,组织、开设更多音体美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家长们也可利用周末假期,多陪孩子到户外走走,让孩子更多了解现实世界。”
引导网络游戏产业化职业化发展
作为网络游戏产业大国,韩国在做好青少年防沉迷措施的同时,依靠成熟的游戏产业政策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实现了网络游戏产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自2001年开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每年发布“韩国游戏产业白皮书”,举办各种研究论坛,为游戏企业提供海内外游戏产业相关信息。2015年,韩国政府首次提出发展地方游戏产业的计划,并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设定了游戏产业相关的发展方案。
韩国游戏人才的培养最早始于1996年,2000年以后逐步实现正规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从高中到研究生院的多层次游戏人才培养体系。韩国游戏从业人员呈现学历高、年轻化的特点。其中大学学历的占66.1%,从业人员中30—39岁的占57.5%,他们通常拥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