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社科院专家朱恒鹏:没有人是药神 医保也不是

2018-07-12 17:23:43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医保目录的确定并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决策过程。经济学家的分析方法只是做个参考,或是在政治过程确定了医保目录大框架以后,再用它调整其中的细节。简单来说,真实的医保目录,取决于不同利益群体的权利配置,哪个群体的政治权利越大,哪个群体的利益诉求会得到优先满足,他们所需求的药品也更容易纳入医疗保障的范围。通俗地讲,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那么,弱势群体的处境如何才能改善?这就取决于这个社会上,是不是有群体能够超越自己的利益诉求,为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发声。《我不是药神》就是在为那些低收入的白血病患者发声,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都不是低收入群体,但他们愿意为这些群体发出声音,这也是它能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原因。它告诉我们,这并不是一个人人只为自己活着、只为自己发声的时代。

行文至此,我们会发现医保不是药神,电影中展示的那种两难局面,也似乎是无解的。站在企业的角度,没有收益就没有激励,药品研发的巨额成本,需要靠专利保护以及高药价来弥补。站在患者的角度,生命无价,自然希望药价越低越好。站在政府的角度,既要维护法律的尊严,禁止走私和盗用专利,又要回应民众的医疗诉求,还要保持医保的可持续,不可能纳入所有药品。大家的利益诉求都是合理的,但又很难全部满足。

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吗?如果只是寄希望于现行的社会医保靠增加筹资、提高待遇来解决一切,显然是不现实的,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格局是差异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方面,通过社会医保和精准的医疗救助保证所有人病有所医,如《我不是药神》中那些贫困患者群体应该通过“医疗救助+社会医保”兜住。医保经办机构可以和药企谈判大大压低药价,包括要求药企赠送药品,从企业社会责任和提高企业声誉角度,企业也有这么做的意愿。当然,要注意不能让有支付能力的群体伪装成穷人享受这种待遇,所以医疗救助要精准,这需要有效的机制设计。产业组织理论有个经典论断“面向穷人的产品,质量要好到增进穷人福利,又要差到富人看不上眼”,其逻辑是:按照经济学中差别定价原理,低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让穷人受益,又要对富人没有吸引力。医疗救助要借鉴这个理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