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猪周期新挑战:肉价已连续低迷两年 卖一头猪亏140元

2018-07-04 09:25:35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环保门槛的提升,同步抬升了资金门槛,导致生猪养殖产业加速整合,适度规模生产逐渐成为主流。尽可能扩大对生猪产业链条控制,已成为各大规模企业的共识。本轮周期除了温氏、牧原等养殖龙头企业扩大产能外,新希望、大北农、双胞胎等饲料企业也向产业链下游的养殖环节布局,“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农户”成为主要扩张模式。

建种猪场和扩繁场、粪污处理都需要巨额资金。以雏鹰农牧“公司+农户”模式为例,欲加盟的养猪户必须建有每年至少出栏1000头的合规圈舍,这样的猪舍投资至少需要100万元。此外,无论哪种模式,加盟的养殖场还需按每存栏1000头2万元的标准交纳保障金。“一般养猪户没有这种经济实力。”胡基政说。

产业加速整合和龙头企业加速介入,显著提升了我国生猪生产效率。上一轮周期每头能繁母猪一般能产有效仔猪大约15头,本轮猪周期则提高到了20头左右。因此,虽然限养区和禁养区猪场大量拆迁,能繁母猪存栏较2013年高峰期明显下降,但在规模企业扩张的推动下,2017年全国生猪产能就开始温和恢复。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猪肉产量恢复性增长了0.8%,扩张产能则在2018年集中爆发,导致今年二季度猪价快速持续下跌。

调控手段需完善

猪价大起大落,严重扰乱了猪肉生产,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放大了经营风险,妨害农民可持续增收。业内专家认为,要减轻猪周期的负面影响,还需完善调控手段。

建立统一的市场分析预警体系,是完善调控手段最重要的一环。“我国不缺少统计数据,问题在于数出多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统计局等不同管理部门数据口径都不同,应尽快建立科学、准确、权威的生猪市场价格分析预警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饲料、人工、流通、疫情等直接影响生猪价格波动因素的监控,对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存栏量变化以及生猪养殖成本效益实行实时监测,并组织专业人员队伍分析研判,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发布,引导养殖户正确认识市场走势,合理安排生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朱增勇说。对企业和养殖者扩张生猪产能,尤其是东北等热点地区扩张产能,应适度引导。比如,可将东北地区由生猪产区转变为猪肉深加工区,避免产能过度扩张对其他地区生猪市场造成冲击。再比如,可大力推进生猪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在提供交易便利的同时,形成合理的价格指数。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