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不少手握着资金、资源、流量的大企业,也开始一只脚跨入影视圈。通过收购买卖重新包装的上市公司,开始“换一张面孔”宣布转型进军影视。“那时不管懂行还是不懂行的,都觉得投资影视公司或者影视项目能赚钱。”一位影视企业高层向时代周报记者感叹。
据Wind数据统计,2013–2016年,影视业并购重组分别发生了29起、46起、88起以及逾70起,涉及资金218亿元、359亿元、435亿元和300多亿元。
然而,影视行业繁荣的背后也乱象丛生。上市影视公司高估值收购艺人经纪公司,明星资本化;机构和艺人突击入股影视企业,等待上市暴富盛宴套现;影视企业左手倒右手财务数据造假,上市后业绩变脸;影视巨头海外大手笔收购,被质疑转移资产;投机分子联合融资平台洗钱,票房造假炒高股价……
“虽然我们的票房表现的确很好,也在不断增长,但是真正在行业里的人知道,影视行业正在走向水深火热。有些行业内的行为是透支未来,完成对赌后又迅速撤出,伤害了投资者的感情。”王长田说道。
2016年以来,监管层开始出手整顿传媒影视行业,包括上市公司高估值收购明星空壳公司屡被叫停,企业上市重要股东退出机制得到完善,不少影视企业因为信息披露不合规收到警示和问询,业绩不达标的企业主动撤回IPO等,近来的猫眼预售退票事件和阴阳合同事件也在着手调查中。
“近几年,政策对于大影视板块的监管风向趋严。从资本角度来看,早期公司估值过高,一二级市场倒挂,投资空间狭窄,风险较高。此外,如果IPO通道收缩,财务投资者缺乏退出的机会,企业的投资价值相应减弱,也会让绝大多数资本撤离。”深圳国中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