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公开资料显示,SST前锋成立于1992年,其主要业务涉及房地产开发与销售,其主营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5年和2016年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在2017年出售了三套位于北京的公寓才得以保壳。并且,SST前锋是目前A股市场上仅有的两家尚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之一,被业界称为“股改钉子户”。
2017年12月,SST前锋发布公告称,北京市国资委同意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首创资管直接持有的四川新泰克100%股权无偿划转至北汽集团。四川新泰克是SST前锋控股股东,占总股本的41.13%。这也意味着,北汽集团自然而然就成为了SST前锋控股股东,为北汽新能源上市提供了壳资源。
业内普遍把北汽新能源借SST前锋登陆A股视为“借壳”,但却并非如此。根据SST公告,这次北汽新能源通过资产重组注入上市公司SST前锋,虽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完全变化,但由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是北京市国资委,因而本次重大重组不构成重组上市(俗称借壳)。
本次重组完成后,北汽集团将持股24.74%,原控股股东四川新泰克持股5.62%,北工投持股7.24%,北汽广州持股6.25%。
“拐杖”后遗症
北汽新能源踩上了风口,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集团。但随着补贴大幅退坡,外资品牌纷纷进场,新能源市场将进入更激烈的竞争阶段。北汽新能源能否保持竞争力?
显然,新能源补贴下滑对北汽新能源影响很大。据SST前锋披露的数据,北汽新能源2015 年收入35亿元,利润-1.8亿元;2016年收入94亿元,利润1亿元,其中包括政府补助1.5亿,投资收益1.6亿;2017年1-10月收入74亿,利润3900万。北汽新能源能否盈利,主要取决于政府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