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主力车型全部“扑街”背后:中华汽车深陷发展困境

2018-05-27 10:31:1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但随后,华晨集团“自主开发”的骏捷、尊驰市场遇冷,中华品牌开始亏损。此后,中华汽车开始转变风格,开始绑定宝马,每推出一款新车都大打宝马牌。从2011年推出的中华H530开始,中华品牌开始深度绑定宝马的新一轮复兴,作为中华品牌的转型之作,官方资料在多处为该车打上鲜明的“宝马”标签。这之后,中华多款新车,都是同样的宝马背书路线。

但近10年来,深度绑定宝马的中华品牌似乎掉进了一个怪圈:借宝马之力打造出新车并借力宝马的金字招牌进行推广,新车上市后销量势头还不错,但在半年最多一年之后便颓势尽显,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

不管是酷似宝马X1的V5、中华V3、还是酷似宝马X3的中华V6,上市之后开局都不错,轻松月销过5000辆,甚至月销过万辆。像V3刚上市后月销过万辆,最高时高达1.88万辆,但很快便一蹶不振。2017年全年,中华V5销量下滑86.83%,中华V3销量下滑77.41%。从今年前4月的销量看,中华汽车的销量甚至位于猎豹、东南之后。而去年上市的中华V6,仅仅维持了两个月的增长便陷入下滑之中。4月份公开数据显示,中华V6的销量仅剩下可怜的约900台。在中华产品阵营中,销量超过一千台的只有两款,大部分都是三位数甚至更少。而在销量排行榜上,排名倒数的车型中,属于中华汽车的数量则令人吃惊。

2004年,中华和吉利汽车年销量都为1万多辆,奇瑞情况好些,为8万多辆,比亚迪、长城、长安乘用车、广汽传祺、宝骏等自主品牌尚未起步甚至还未诞生。到了2007年,中华汽车共销售11.5万辆,与长城汽车销量大致相当。吉利为21.8万辆,奇瑞为37.2万辆,比亚迪为8.6万辆。这时候,中华汽车依然是自主品牌主流阵营的骨干。但之后的十年,中华汽车和自主品牌主流阵营逐渐拉开差距。

如今,吉利、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第一阵营均达到年销百万辆的规模,奇瑞、比亚迪、广汽传祺、上汽乘用车等第二阵营每年也至少有40-50万辆。中华汽车不足5万辆的销量,在自主品牌第三梯队中也并不出色。

由于中华汽车亏损,2009年,华晨集团将中华汽车从上市公司金杯汽车剥离至集团旗下。后期随着中华H530、V5等新产品投放后表现不错,2012年,祁玉民曾颇为自信地表示,计划2-3年的过渡期后,将中华汽车再推向资本市场。“如果一切发展顺利,未来我还会将中华轿车业务放回到资本市场,有可能放到华晨旗下的某一上市公司中,也有可能单独上市。”但随着中华汽车销量持续下滑,扭亏无望,回归上市公司也一直没有下文。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