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张懿宸
中国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前进的重要引擎。中国企业从最初的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到整合全球资源、嫁接中国动力,中国企业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中的新角色,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表示,中国资本走出去的过程比大家想象得快,在对外投资上也越来越理性。“以中信资本为例,对外的投资立足于自身优势,根据不同阶段做了不同策略。第一阶段,大概从2003至2008年,在海外主要投资制造业企业,主要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把本土工厂搬到中国来;第二阶段更多地在于掌握技术;第三阶段,近几年关注国内的消费升级,例如中信收购麦当劳中国业务,公司改名‘金拱门’,还意外成了外国媒体营销的一大范例。”
张懿宸认为,中国资本出去买技术,一定要商业化、市场化、专业化。“有的企业就会大喊国家战略,把别人吓怕了,也买不到了。”他介绍,中信资本在过去多年间完成了30~40单并购交易,一半在美国、一半在日本。其中,有30%~40%的交易需要当地政府审批,无一不过关。“中信在收购时没有遇到审批阻碍的原因在于,大家认为中信是非常市场化的公司。”
对于张懿宸的观点,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表示赞同。郭广昌认为,合规文化是全球化里最重要的文化,中国企业要想做好全球化,首先要遵守人家的规则。“要让别人从灵魂深处认可你是按照全球化的规则来做。不能说对我有利的时候我就按照你的规则来,对我不利的时候我就按自己的规则来,这样的话是没人跟你玩的。”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刘永好在回忆布局海外往事时说,中国货曾经在越南是低质量、低价格的代名词,让自己气愤不已。
1998年,新希望已是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在设想全球布局时,新希望将第一个工厂设在越南。“工厂建得不错,生产的质量也很好,结果产品拿出来根本没人买,说价格太高了。为什么高?当地人本能地认为中国货就只值半价或者1/3,假货也多,那时候所有中国货都卖得特别便宜。”
刘永好认为,现阶段中国的消费升级需求非常旺盛,但是企业的品牌和技术都不高。“我们拿出50亿元与中投、京东等联合的投资行动,由我们来牵头和控股,把澳洲市场和中国的消费升级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纵深的发展,形成中国需求和外国资源结合的新优势。”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新零售不是智慧零售、无界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