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是,统计CPI的构成及权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016年,国家统计局调低了食品价格在其中的权重,同时调高了服务价格权重,原因是随着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及受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以服务为主的非食品价格对CPI的推动作用正在逐步增强。
然而,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依旧不容轻视。一位券商分析师认为,“猪肉占整个CPI构成项的权重并非很高。但即便是1%的权重,如果当年同比价格发生10%或20%以上的波动,都会明显反映到CPI的变化上来。”
在行业分析师看来,真正削弱猪肉价格的短期影响力度的因素,或许是中国养殖业或者说是生猪养殖业的结构变革。这一轮大型养殖场的生猪增量远远大于原来散养户的存量。且“南猪北移”至东北的生猪产能基本上已经形成,处于爬坡阶段。相反此前的猪周期受宏观经济影响,尤其是2008年、2009年宏观经济对猪肉价格影响特别大,因为当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带来整个物价中轴的上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冰川认为,本轮猪肉价格下跌和之前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过去的猪肉价格是货币的外生表现,是货币带来的通胀表现,而这一轮主要是产业自身的影响,货币因素很少。正确的逻辑应该是价补分离之后,上游的饲料成本和国际接轨以后,养殖业有利可图,加上政府转变畜牧业发展思路,包括环境评价思路,最终的结果是扩大规模、促进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然后叠加需求因素,导致了猪肉价格的下跌。猪价的下跌最终反映到CPI上,效果是拉低了CPI,但是此时的CPI下跌是产业政策造成的,不是宏观经济不景气造成的。
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告诉经济观察报,猪肉价格和CPI的相关性肯定是成立的,但严格来说不能够称为因果关系,更深层次的东西可能是收入或者消费的变化。从根本上来讲,猪肉价格和CPI是部分和全部的关系。中国目前处于经济短周期的底部,未来可能会缓慢向上。经济周期向上带动猪肉消费提升,这一点未来会对猪肉价格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