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共享单车围城公共自行车如何突围 专家:加大郊区投放(5)

2018-03-26 09:21:26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郊区:基本不受共享单车影响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爽说,研究小组发现,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增加,有桩公共自行车在郊区却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在通州与大兴这两个桩点数量多的地区人们对有桩公租自行车的使用热情不减反增,尤其在通州有桩公共自行车更为火爆,市民需要预约办卡才可使用。其他区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量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与中心城相比并未有大幅度的下降。

上述使用特征与共享单车投入的规模相关,共享单车在中心城规模大,形成网络效应,吸引了大量骑行者,与有桩公共自行车相比占绝对优势;在郊区,由于共享单车投放量少,而有桩公共自行车桩点密集,因此,目前有桩公共自行车基本不受共享单车的影响。“不论共享单车还是有桩公共自行车,只要点位密集、使用方便,均会受到使用者的青睐。”李爽说。

  特点解析

  共享单车活跃度东热西冷

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如何科学布局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对此研究小组还对车辆出行特点进行了研究。

研究小组以摩拜单车为例,研究了共享单车的出行特点。据李爽介绍,共享单车在早晨6点开始活动,首先出现在大红门附近,早高峰时在大红门、中关村、积水潭、潘家园、东直门、四惠、将台等地活动频繁。晚高峰共享单车在国贸、三里屯、中关村、北京南站、金融街等区域活动强度较高,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活动强度略低。而五环外郊区活动强度明显低于中心城。活动总趋势呈“东热西冷,内强外干”的分布情况。20点后活动强度逐渐下降,至24点共享单车的活动基本停止。

研究成员通过叠加城市现状用地、容积率、服务设施分布点位等数据,对这些地区的骑行环境进行评估,发现高容积率、高商业办公密度地区是早高峰共享单车使用的主要地区,在服务设施分布点位密度较大且点位种类丰富的区域则全日的骑行活动强度都比较大。

  服务时间多在15分钟内

全市摩拜单车70%以上的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15分钟以内,5至10分钟最为集中,在工作日单车的使用集中在早晚高峰,其余时段使用较少;出行距离3公里内的占总出行的85%,其中500至1000米内,占总出行的25%以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