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顶着3900亿元市值的“安防第一股”海康威视(42.450, -0.35, -0.82%)(002415.SZ),也朝着人脸识别等AI业务奔跑。
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热点概念”引发的资本追捧,贯穿2017年几乎全年。而在产业端,继人工智能(AI)被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抢滩产业链的剧情轮番上演。
2017年,海康威视接受762家机构调研,也以安防设备为起点,延伸至各种层次的人脸、车牌等数据分析的AI业务。
此前一年,海康威视发布了包括“海康深眸”系列摄像机和“海康猎鹰”、“海康刀锋”,以及“超脑”NVR、“脸谱”人脸分析服务器等多款前端、后端的智能产品。背后是高昂的投入, 2014年-2016年,海康威视研发费用分别高达13亿元、17.23亿元、24.33亿元。
与之对标,非上市公司的广东世纪晟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关注人脸识别领域,已为公安部建设15亿人像库的识别检索系统。
巨无霸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对于川大智胜(17.310, -0.14, -0.80%)、汉王科技(23.460, 0.36,1.56%)、赛为智能(17.400, -0.02, -0.11%)等市值100亿元以下的人工智能上市公司而言,困惑也许更为深刻。
在亦竞争亦合作的微妙格局中,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意识到,人工智能行业到了十字路口。
2017年12月16日杭州首届钱塘江论坛,刘庆峰表示,“整体上,人工智能会大规模发展,但明年将会有一大批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倒闭”。
四天后,2017年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亦指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种浮躁的氛围,有些企业靠AI讲资本故事、炒作股价。人工智能不应仅仅是实验室里的、PPT里的‘概念上的AI’,更是‘产业AI’”。
合作还是对抗?
新的资本格局,让关系变得复杂,另一个典型案例中,同样看准AI风口的浙大网新(11.770, 0.28,2.44%),选择了牵手巨头阿里。
早在2016年12月,浙大网新以18亿元收购浙江华通云80%股权(获得其100%股权),分布式AI、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金融科技成为其卡位方向。
浙江华通云为阿里提供IDC托管服务,并与阿里在云计算平台进行战略合作。
2月27日,阿里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阿里云研发的ET城市大脑将杭州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救护车自动抵达现场时间减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