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逃离一线城市 共享电单车面临“生死大考”

2017-09-27 09:32:0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虽是共享单车的亲兄弟,但是共享电单车的命运却截然相反。南京、北京、上海、杭州相继叫停。日前杭州相关部门更是发出公告,重申暂时禁止一切形式的互联网电动自行车服务,已投放的车辆于9月28日前清理完毕。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9万辆存量共享电单车受到政策影响,未来的运营将陷入窘境。在依然可以运营的城市里,共享电单车将面临更加严酷的政策环境。

企业闻风而动,纷纷逃离那些已经明确禁止共享电单车的城市,将渠道下沉至二三线城市。没有足够资本开拓新市场的小型创业公司则转向校园、景区等封闭式场景,由此,借着共享之风刮起来的共享电单车放弃了共享的概念,由开放走向封闭。

政策环境和共享电单车的特质决定了资本的冷眼。《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已经公布准确融资数额的9家创业公司融资总额仅3.05亿元,在投资人眼里,共享电单车或许已经是“明日黄花”。

现状:多地政策出击 19万辆存量电单车陷窘境

9月22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公安局于联合发出公告,重申暂停新增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和车辆,要求“共享电动车”于9月28日前清理出市场。值得注意的是,8月1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虽然多地叫停,但不同城市对存量共享电单车的态度不一,北京、上海、南京的存量电单车依然在低调运营。

  杭州全面封杀共享电动车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杭州之所以能一刀切叫停,原因在于杭州本身的公共交通已经十分完善,而且共享电单车的数量不多,清退工作相对简单。

和杭州相比,南京对共享电单车的做法则是未来不再为共享电单车发牌。此前,南京对共享电单车的态度一直比较包容,因此吸引了7号电单车和享骑的大规模投放,两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南京的上牌工作已经完成,存量车继续合规运营。

记者注意到,对南京已有的存量共享电单车来说,如果维持现有政策不变,未来共享电单车将会自行消亡。据此前媒体报道,南京的共享电单车数量约为4万辆。

  京、沪存量车运营面临尴尬

虽然上海此前表示不再发展共享电单车,但是早期投放市场的车并未受到影响,以享骑、西游电单为代表的共享电单依然在正常运营,但仅限存量电单车。

北京的共享电单车命运和上海类似,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北京有7号电单车、小蜜单车、芒果电单车、小鹿单车、电斑马、猛狮电单车6家共享电单车企业,总计投入路面的共享电单车数量为4万辆。

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不鼓励共享电动单车消息之后,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曾对7号电单车、小鹿单车、芒果单车、小蜜单车等经营共享电单车的企业进行了约谈,要求企业对于已投放的电单车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回收,后续如再投放相关产品,必须先取得相关牌照和执照。

相比杭州的直接封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监管态度较为宽容。深圳今年初曾叫停7号电单车,但7号电单车相关负责人表示,4月份7号电单车已被深圳交警局邀请回去,在大鹏湾试点投放。

祥峰资本合伙人赵楠告诉每经记者,很多“电单车”在城市里灰色发展,可能是当地的监管部门认为“电单车”在当地还没有发展出太大的市场,所以没有动用太多资源去监管。另外,一些“电单车”在校园、产业园等半封闭的场景里运营,而非在完全开放的城市里运营,某种程度上也规避了监管。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多家电单车依然低调运营的原因是政策并未对市场上的存量共享电单车做出明确规定,企业也在观望。未来一线城市对存量共享单车的监管思路是强制停止还是任其滋长、倒逼政策调和,依然是个未知数。

  转型:逃离一线 部分企业放弃C端共享

共享电单车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尤其是对将共享电单车作为唯一业务模式的创业公司。在政策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共享电单车企业纷纷改变战略,开拓封闭式场景、下沉渠道,去那些对共享电单车更加包容的二三四线城市谋求转型,希望能在凄风苦雨中“赌一个未来”。

  逃离一线城市 渠道下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包括享骑、小鹿单车在内的多家公司已经开始了转型的摸索,电单车投放量最大的享骑选择在维护好上海存量单车的基础上,开拓二三线城市市场,进行渠道下沉。

享骑运营总监钱赟透露,从5月份开始享骑就没有继续在上海投放新车,从那时起,享骑就开始渠道下沉的准备。记者注意到,9月22日,享骑在西安投放了一批新的共享电单车。享骑方面透露,在全国的投放量已达15万辆。

小鹿单车联合创始人陈振烨告诉记者,小鹿单车不是现在才考虑渠道下沉,而是一开始就做了相关规划,只是根据市场竞争和变化情况,重新调整了企业规划的优先次序。不过他也强调,封闭式场景和渠道下沉只是小鹿单车的方向之一,小鹿单车正在探索更加创新的模式。

分析人士对电单车企业选择渠道下沉并不是十分看好,易观汽车出行行业中心分析师王晨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出禁令的城市都是共享单车全面开花的城市,三四线包括经济不发达的二线城市,共享单车推广起来都不顺利,共享电单车可能会更不顺利。

  由开放走向封闭 放弃C端共享

6月底,上海电单车企业西游电单考虑的问题还是市场需求大,车辆不够用的硬伤,而现在,西游则放弃了C端共享市场,开始转向封闭式场景的开拓。西游电单CEO卞勇此前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投入市场的西游电单车继续正常运营,同时开拓如景区、酒店、工业园区等封闭式场景的使用。

记者从西游电单处获悉,目前西游电单的企业战略已经从C端转移到了B端合作,已经合作的有昆山治安巡逻车、如家定制专车,同时还有链家等几个B端项目在接洽中。实际上,在C端共享政策没有明朗之前,西游电单就已经不打算继续发展C端的共享了。西游电单相关人士透露,当政府开始透露一些信号之后,公司就开始思考转型,改变战略。目前针对封闭式场景推出的特定车只有特定人群可以用,普通用户无法使用,“比如和如家合作,那么车只能如家的住户可以用。”

每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不少电单车平台都将目光瞄准了校园等封闭式场景,除了西游电单外,筋斗云、猎吧等也将重点放在了校园。

易观汽车出行行业中心分析师王晨曦认为,共享电单车在封闭式场景里运营没什么问题,因为交通环境会简单很多,风险也会小很多,但是也有明显的局限性,比如应用场景有限,盈利也有限,不是最好的转型方式。

  未来:政策成融资“拦路虎”标准亟待升级

从诞生之初,共享电单车就是共享单车这一明星模式的附属品,无论是大众关注度还是资本的关注度,都远远不及共享单车。虽从共享电单车这个垂直领域切入,主打10公里以内短途出行,试图弥补共享单车的不足,但最终也并不让投资人买单。加之,政策的干预,共享电动车未来堪忧。

  9家企业融资总额仅3.05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公开具体融资数额的9家共享电单车企业发现,9家企业的融资总额为3.05亿元人民币,作为对比,摩拜E轮融资6亿美元,ofo小黄车E轮融资7亿美元。同时共享电单车领域的投资方里,国内主流VC几乎全部缺席。

王晨曦认为,一个新兴市场里,在没想好盈利模式的情况下,共享电单车前期投入成本比共享单车高得多,一辆车成本最少要1000元以上,而共享单车可以压低到几百块钱。“当电单车电池、维护、调度的成本都高很多,商业模式还没明确之前,资本肯定是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多的市场,共享单车的市场接受度已经很高了,所以共享单车会更加受青睐。”

  电动车标准亟待升级

“政府不鼓励,大家都不敢动,特别是电单产品这类重资产。”一位共享电单车从业者坦言。

业内人士认为,多个城市出台政策,明确禁止共享电单车,其实并不是针对共享概念,背后禁止的其实是超标电动车,监管层主要考虑的是用户的人身安全问题。

据杭州电视台报道,杭州市交警统计,2016年,杭州电动自行车违法125.3万起,同比上升41%。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告诉记者,共享电单车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模式,电动自行车在发生损坏时,比如刹车故障等,平台不能及时收回维修时,其致使使用人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更大。

今年初电斑马、小蜜单车曾被有关部门约谈叫停,原因就是平台运营的车不符合标准。而目前电单车依照的标准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999年颁布实施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电动车需满足四个条件:车身重量不超过40公斤,速度不超过20千米/小时,输出功率不高于210W,需要脚踏板。然而,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套标准已经落伍。

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18年没有修改过,随着时代发展,这套标准已经不能指导如今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生产,电单车企业利用这套标准去发展共享电单车并不合适。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失去资本的欢心。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获悉,享骑正在和国内知名VC机构接洽A+轮融资,融资数额是B轮的量级。

为您推荐: